而紐約周邊的一些城市的居民甚至直接開車前往。
星達超市這邊,也隨即公布了其他城市的倉儲超市計劃。整個星達倉儲超市,將遍布美國,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主要城市卻都有,基本上是一個城市一個。
而且這些倉儲超市建設速度非常快,到年底之前,最少有一百家星達倉儲超市在全美開業。
星達超市進入美國,對於美國零售業的打擊很大的。很多零售巨頭也緊急召開會議,開始商討對策。
其實對策也很簡單,降價唄。
但是降價就需要控製成本,而控製成本最好的方式,那就是把自己的產品都換成華夏那邊的產品。
現在因為關稅,華夏商品進入美國價格很便宜,而且運費也不高。
選擇隻有一個,那就是把供貨商換成華夏這邊,把商品換成華夏商品。
這才是陽謀,無解。
你要是不換,你就等著其他競爭對手把客戶搶走吧。
現在大部分美國民眾才不管你商品是哪個國家的呢,他們隻想要便宜的東西。
對此,各大零售巨頭反應也很快,快速的聯係華夏這邊的商家,開始進貨。
同時對於內部商品,也開始重新梳理。對於原來的供貨商,他們要求降價,要是不能降價,不降價就離開。
這個情況讓很多原來的商家苦不堪言啊,但是這就是殘酷的競爭。
在任何時候,傾銷的威力都巨大。
以前美國是工業國,他們以前為了傾銷自己的產品,用武力打開彆的國家的市場。
但是現在,美國工業早就完犢子了,工業製品沒有任何競爭力,整個國家都靠金融業,服務業撐著。
沒有物美價廉的工業製品,隻能這樣。要麼用關稅等措施,保護自己的國有品牌,這樣國有品牌保住了,但是老百姓卻必須承受這部分成本,價格比較高。
要麼就是放開市場,讓彆的國家的商品賺錢。
很多美國商家哀嚎,但是美國政府此刻卻管不了這麼多了。
他們也知道自己這樣做會損害很多美國品牌的利益,不過他們現在需要廉價的華夏商品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避免內部出現混亂。
美國想法很簡單,先用華夏商品穩住國內物價,穩住大家的情緒。
等美國拿下美洲後,債務問題解決一部分,經濟條件變好之後,那麼自己就能解決了。
美國心裡還有一個計劃,那就是拿下南美後,自己在南美建設廉價的工業體係。
利用南美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廉價的商品,來恢複美國製造的優勢。
這個策略其實一點問題沒有,畢竟控製了南美,到時候美國資本家工資想開多少開多少,不想開直接抓人就行。
抓了人直接弄個罪名當勞改犯,讓他們都去當免費的勞動力。
資源南美也有,土地,礦產,再加上廉價的勞動力,到時候美國製造說不定成本更低呢。到時候不僅能夠滿足美國需求,還能出口賺錢呢。
不得不說,現在美國的華裔智囊團真的有點東西,最起碼損招是有的,而且有不少陰招。
要是真的一切順利,利用南美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美國就能建立新的殖民地,還真的能夠讓一些製造業恢複呢,最起碼一些技術含量不太高的製造業,絕對有競爭優勢,畢竟美國要是發狠,那勞動力幾乎沒成本,憑借成本優勢,到時候商品也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