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庫山地區,已經成為吐穀渾大軍集結的關鍵之地,這裡駐紮了吐穀渾近十萬大軍。
庫山,山巒連綿起伏,地勢險要,是天然的軍事屏障。
吐穀渾的大軍如黑色的潮水般,從四麵八方彙聚而來。塵土飛揚,馬蹄聲如雷,震得大地都微微顫抖。
軍隊裡,騎兵們騎著高大健壯的駿馬,身姿矯健,威風凜凜;步兵們手持長矛、盾牌,步伐整齊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堅毅和決然。
他們身著厚重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一麵麵巨大的戰旗在狂風中獵獵作響,旗麵上繪製著吐穀渾的圖騰,那是他們信仰和力量的象征。
這些戰旗,就像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大軍之中,為士兵們指引著方向。
營帳如繁星般散布在庫山腳下,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儘頭。
士兵們忙碌地穿梭其中,有的在整理兵器,有的在喂養戰馬,有的在搬運糧草,整個營地呈現出一片緊張而有序的景象。
而在吐穀渾大軍的核心位置,一座高大寬敞的牛皮大帳格外引人注目,這便是吐穀渾首領們商議軍機大事的地方。
大帳內,氣氛凝重壓抑,仿佛能擰出水來。吐穀渾的首領慕容伏允端坐在主位上,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帳中的眾人,心中思緒萬千。
在他的下方,一眾將領或坐或站,神色各異,但都難掩心中的焦慮。
“大唐軍隊來勢洶洶,據說西域王淩雲親自掛帥,太子李承乾輔佐,麾下猛將如雲,兵力雖不如我們,可,淩雲軍團乃是大唐一等一的精銳。西漠北如此強國,在淩雲麵前也隻能服軟,這可如何是好?”一位年輕的將領率先打破了沉默,話語中帶著一絲焦急和不安。
帳內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臉上露出擔憂和恐懼的神情。
慕容伏允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然後緩緩說道:“諸位莫要驚慌,我們吐穀渾也不是吃素的。
我們熟悉這一帶的地形,占據著地利之便,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找到破敵之策。”
慕容伏允說話時,自己底氣都有不足,本來吐穀渾在草原騎馬放牧,一切平靜自然。
可,慕容伏雲卻野心勃勃,非得趁著大唐太子和皇帝不和,來個起兵造反。
這下好了,兵剛起,淩雲橫插一腳,帶著太子來西域了。現在的慕容伏允不後悔,肯定是不可能的。
這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站起身來,雙手抱拳,朗聲道:“大汗,依我之見,我們可以利用庫山的險要地勢,設置防線,堅守不出。
唐軍遠道而來,糧草補給必定困難,時間一長,他們自然會不戰自退。”
慕容伏允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然而,另一位將領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此計雖好,但也過於被動。
萬一唐軍采取圍困之策,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依我看,我們不如主動出擊,趁唐軍立足未穩,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
一時間,兩種意見都有人支持,針鋒相對,爭論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慕容伏允聽著眾人的爭論,心中越發糾結。他深知,這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吐穀渾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點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