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殘陽下,撒馬爾罕的巍峨城門轟然倒塌,揚起的塵土如厚重的帷幕,將這座中亞商貿重鎮的命運徹底改寫。
破碎的門板在大食軍隊的鐵蹄下發出令人牙酸的呻吟,身著黑袍、手持彎刀的大食士兵如同洶湧的潮水,裹挾著勝利者的狂囂湧入城中。
與之相對的,是滿臉絕望、節節敗退的波斯帝國軍隊,他們在狹窄的巷道中與大食軍隊展開殊死巷戰,鮮血順著石板縫隙蜿蜒流淌,將這座昔日繁華的城市浸染成一片修羅場。
波斯士兵們背靠著斑駁的牆壁,用嘶啞的嗓音嘶吼著,手中的長矛與彎刀早已卷刃,卻仍在奮力抵抗。
他們的鎧甲布滿裂痕,身上的傷口汩汩冒著鮮血,眼神中卻依舊燃燒著不屈的鬥誌。
然而,麵對大食軍隊如潮水般的攻勢,他們的抵抗顯得愈發微弱。
“為了波斯!”一名年輕的波斯將領揮舞著染血的長劍,帶領著最後的親兵衝向敵陣,卻在片刻間被大食士兵的彎刀砍倒在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目光中滿是不甘與絕望。
大食軍隊的主將站在城門口的高處,俯瞰著城中的廝殺,嘴角揚起得意的笑容。
在他看來,波斯帝國的覆滅已近在咫尺,撒馬爾罕即將成為大食帝國擴張版圖上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然而,就在這勝券在握的時刻,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東方傳來,打破了戰場上短暫的喧囂。
隻見地平線上,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如黑雲般迅速壓來,鮮豔的大唐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唐”字大旗迎風招展,格外醒目。
這支軍隊排列整齊,甲胄鮮明,寒光閃爍的長槍如林,戰鼓之聲震人心魄。
他們在距離撒馬爾罕城外數裡之處停下,既不發動進攻,也不派遣使者,隻是靜靜地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戰鬥姿態,仿佛一座堅不可摧的鋼鐵堡壘,令人望而生畏。
這便是赫瑗和秀能帶領的西進軍團。人數不多,加上西域靠近西方數國兵馬,也才萬餘人。
城中的波斯守軍在看到大唐軍旗的瞬間,原本絕望的眼神中突然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大唐援軍來了!我們有救了!”一名波斯士兵激動地高呼起來,疲憊的身軀仿佛重新注入了力量。
其他士兵們也紛紛振奮精神,呐喊聲此起彼伏,他們握緊手中的武器,準備與城外的唐軍裡應外合,向大食軍隊發起反擊。
而大食軍隊這邊,氣氛卻陡然變得凝重起來。
主將的臉色瞬間陰沉,原本誌得意滿的神情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驚疑與警惕。
他迅速下令停止對波斯軍隊的追擊,召回正在城中肆虐的士兵,整軍備戰。
大食士兵們收起了勝利者的姿態,紛紛握緊彎刀,眼神中充滿了不安與疑惑。
“唐軍為何此時出現?他們究竟是來援助波斯,還是另有圖謀?”這樣的疑問在每個大食士兵心中盤旋。
大食軍隊的主將站在陣前,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地盯著遠處的唐軍。
他深知,大唐帝國在東方的威名遠揚,其軍隊的戰鬥力更是不容小覷。雖然大食軍隊在與波斯的戰鬥中占據上風,但此刻麵對這支突然出現的唐軍,他不敢有絲毫大意。
他立即派遣精銳斥候,試圖打探唐軍的虛實與來意,但斥候們卻在接近唐軍營地時,被唐軍嚴陣以待的氣勢所震懾,根本無法靠近,隻能遠遠觀望後無功而返。
在這劍拔弩張的對峙中,撒馬爾罕城陷入了詭異的寂靜。
城外,大食軍隊與唐軍各自列陣,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火藥味,一觸即發;城內,波斯守軍與殘餘的大食士兵暫時停止了廝殺,緊張地注視著城外的局勢。
三方勢力在這座中亞古城外形成了微妙的平衡,每一方都在等待著對方的下一步行動,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可能引發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夜幕漸漸降臨,撒馬爾罕城被濃重的黑暗所籠罩。
然而,黑暗並未掩蓋住三方軍隊心中的躁動與不安。大食軍隊的主將在營帳中來回踱步,不斷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
波斯守軍則在城中抓緊時間重整旗鼓,期待著唐軍的援助。
而唐軍營地內,燈火通明,赫瑗和手下將領圍坐在一起,低聲討論著局勢,卻始終無人知曉他們的真正意圖。
這場突如其來的三方對峙,如同一場錯綜複雜的棋局,勝負難料,而撒馬爾罕的命運,也將在這風雲變幻中,迎來新的轉機。
喜歡大唐之混世異姓王請大家收藏:()大唐之混世異姓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