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鬆州城,楊柳依依,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淩雲站在斑駁的城牆上,望著遠方蜿蜒的古道,思緒隨著風中的柳絮飄向遠方。
他身著一襲玄色戰袍,腰間配著一柄寒光閃閃的長劍,劍穗在風中輕輕搖曳。
"將軍,文成公主的送行隊伍已至城外十裡!"一名親兵疾步跑來,氣喘籲籲地稟報道。
淩雲微微一怔,目光中閃過一絲期待與緊張。
他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衣袍,隨即轉身下令:"傳令下去,全軍列隊!以最高禮儀迎接文成公主!"
軍令如山,不一會兒,鬆州城門前便整整齊齊地排列起了兩列精銳騎兵。
他們身披銀甲,手持長槍,槍尖上的紅纓在風中獵獵作響。淩雲親自率領軍中將領向城外而去。
數裡之後,遠遠望去,一支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正沿著古道緩緩而來。
打頭的是數十名身著紅衣的儀仗兵,他們手持彩旗,旗幟上繡著精美的花紋和龍鳳圖案。
緊接著是數百名騎兵,他們身著統一的鎧甲,威風凜凜地護衛在隊伍兩側。
在騎兵的簇擁下,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馬車由四匹毛色雪白的駿馬拉著,車身上綴滿了金絲銀線繡成的花朵,車頂還裝飾著精美的琉璃珠串。
車簾半掩,隱約可見一位身著華麗嫁衣的女子,她便是即將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送親隊伍越來越近,淩雲看到隊伍中不僅有大唐的官員和將士,還有許多吐蕃前來迎親的使者。
他們身著異域服飾,頭戴精致的頭飾,手中捧著象征和平與友好的禮物。
當送親隊伍來到近前時,淩雲快步上前,朗聲道:"文成,伯父帶西域軍團,鬆州城將士來接你了!"
車簾輕啟,一位氣質溫婉的女子在侍女的攙扶下走下馬車。
她身著一襲金絲繡就的嫁衣,頭戴鳳冠,麵若桃花,眼神中卻透著一絲淡淡的憂傷。
向淩雲行禮,聲音溫柔而堅定:"伯父,侄女此番遠嫁,叨擾了。"
淩雲有些心疼:"文成為了大唐與吐蕃的和平,甘願遠嫁他鄉,這份勇氣和擔當,令人敬佩。伯父定當全力護送你安全抵達吐蕃。
若那鬆讚乾布冷落於你,修書一封,伯父這西域王府數萬將士,定為你討個公道。"
文成公主眼中閃過一絲感動,淩雲作為李淵的義子,李世民的義兄,也就是自己的伯父,這時候有這樣的表態,便是自己最大的倚仗:"有伯父這句話,成兒定不辱了大唐的聲名。"
說話間,送親隊伍中的吐蕃使者走上前來,向淩雲行了一禮:"多謝王爺盛情相迎。此番公主遠嫁,是大唐與吐蕃的盛事,還望王爺多多關照。"
淩雲還禮道:"使者客氣了。護送公主殿下安全抵達吐蕃,是我等的職責所在。作為公主的伯父,於公於私都不會讓她受委屈。"
在簡短的寒暄之後,淩雲一步向前,示意文成棄轎上馬,他要親自為文成公主牽馬,帶領送親隊伍緩緩進入鬆州城。
淩雲的這個舉動,更是讓吐蕃眾人看到了大唐對這位公主的重視,原本還有一點輕視的態度,徹底改變。
城中百姓早已聽聞公主駕到的消息,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迎。他們手中拿著鮮花和彩帶,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嘴裡不停地喊著:"恭迎公主!恭迎公主!"
文成公主看著熱情的百姓,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沒想到,在這偏遠的邊城,竟能受到如此隆重的歡迎。她不時向百姓們揮手致意,臉上始終帶著溫和的笑容。
當晚,淩雲在鬆州府衙為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接風宴。宴席上,美酒佳肴琳琅滿目,歌舞表演精彩紛呈。
淩雲親自為文成公主斟酒,說道:"文成,這是鬆州特有的青稞酒,還請殿下品嘗。"
文成公主接過酒杯,輕輕抿了一口,讚道:"好酒!沒想到這鬆州的美酒竟如此甘醇。"
淩雲笑道:"文成喜歡便好。文成不僅貌美,而且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知今日伯父可有榮幸,能聆聽一曲?"
文成公主微微一愣,隨即笑道:"伯父謬讚了。既然伯父有此雅興,文成便獻醜了。"
說罷,她起身走到一旁的古琴前,坐下輕撫琴弦。一曲《陽關三疊》緩緩響起,琴聲悠揚婉轉,如泣如訴,在場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一曲終了,淩雲率先鼓起掌來,讚歎道:"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文成公主謙虛地笑道:"伯父過獎了。隻是此去吐蕃,山高路遠,不知何時才能再回故土,心中不免感傷。"
淩雲正色道:"文成放心,伯父定會親自護送你安全抵達吐蕃。而且,這大唐與吐蕃從此便是一家,公主若想家了,隨時都可以派人回來看望。"
文成公主感激地看了淩雲一眼,說道:"有伯父這番話,本宮便安心了。此次遠嫁,本宮定會儘自己所能,促進大唐與吐蕃的友好往來,不負陛下所托。"
喜歡大唐之混世異姓王請大家收藏:()大唐之混世異姓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