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懷疑這場刺殺和武靈筠一黨脫不了乾係,但第一沒有證據,第二木已成舟。
李隆基已經死了,按照法理來說隻能是太子李琦登基,乾脆順水推舟算了,總好過李瑛成為新皇帝。
“臣謹遵皇後吩咐!”
李林甫愁眉苦臉的答應下來。
“那就按照裴光祿所言,我等儘快返回長安,擁立太子登基。再昭告天下為聖人發喪,最後再追查凶手。”
李禕表示反對“我認為應該先追查凶手,再擁立新皇帝!”
“郡王也是快七十歲的人了,難道不知道國不可一日無主的道理?”
裴敦複氣焰囂張的逼問李禕。
他內心深知,隻要把李琦推上皇帝之位,自己憑借著從龍之功,肯定可以出閣拜相,所以不用武靈筠指示,就跳出來充當馬前卒。
李禕冷哼一聲“武忠涉嫌謀刺陛下,他是太子的親娘舅,也就是說太子同樣涉嫌謀刺陛下。所以在查清真相之前,不能登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左相李適之馬上對李禕的觀點表示支持“郡王言之有理,應當先調查清楚刺客的來曆,再確定是否該擁立太子登基不遲。”
戶部尚書裴寬、尚書右丞相裴耀卿、工部尚書韓休、秘書監賀知章、少府卿劉君雅等人紛紛支持李禕的提議。認為應該先調查清楚刺客的來曆,再決定是否擁立太子登基。
而右相李林甫、禮部尚書王琚、刑部尚書陳希烈、光祿卿裴敦複、鴻臚卿裴巨卿、國子監祭酒徐嶠、太常卿趙廷佑等人則堅持“國不可一日無主”,應當先立帝再調查。
一時間,這些朝廷重臣分成了兩派,各持己見,吵嚷不休。
參與爭吵的全都是身穿紫袍的三品大員,要麼是六部尚書、要麼是九寺寺卿、要麼是五監主事,甚至就連各部的侍郎都沒有資格參與表態。
跟隨聖駕前往洛陽遊玩的幾個公主們圍著李隆基的屍體嚎啕大哭,一個個叫著“父皇,你怎麼走了,是誰害死你的?你告訴我們啊!”
一時之間,這條通往潼關的險道亂的不可開交,有人吵、有人哭、有人叫,亂的好似一鍋粥般。
鹹宜公主悄悄推了武靈筠一把,提醒道“母後,彆傻站著了,該你出麵控製局勢了。”
武靈筠會意,立刻大步流星的走到爭吵不休的大臣中間,高聲道“皇帝屍骨未寒,你們就在這裡吵嚷個沒完沒了,是否還把哀家這個皇後放在眼裡?”
眾臣紛紛拱手“臣等豈敢不尊敬皇後!”
武靈筠又道“若是你們還認哀家這個皇後,就先擁立太子登基。如果將來查清聖人之死與太子有關,不用你們說話,哀家便親自站出來廢了他!”
李禕與李適之等人不禁有些為難,俱都陷入了沉吟之中。
雖然武氏一黨刺殺皇帝的嫌疑極大,但刺客已死,要想查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武靈筠這話說的合情合理,如果依然反對,似乎就有些不通情理。
右千牛衛大將軍徐肇跪在武靈筠麵前痛哭流涕的請罪“臣護駕不周,導致聖人蒙難,臣有罪,請皇後娘娘責罰……”
武靈筠冷哼一聲“徐肇,你麾下的千牛衛刺殺聖人,你罪責難逃!來人,先把徐肇給哀家拿下,右千牛衛暫時由左千牛衛中郎將武破軍掌管。”
“喏!”
立刻就有幾個武忠的親信,上前反扭了徐肇的雙臂。
武靈筠又接著對李林甫道“右相,國不可一日無主,哀家與左相、郡王留下來為聖人處理後事。你與王尚書、裴光祿、裴鴻臚、徐祭酒等人即刻動身趕往長安,擁立太子登基。”
“臣謹遵皇後懿旨!”
李林甫拱手領命。
“咳咳……”
就在這時,圈子外麵響起一聲冷笑“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諸位大人吵來吵去,莫非把我當做空氣了?”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盛唐華章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