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寬來漢中的時候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因此走了四天。
返程的時候驕陽當空,秋高氣爽,驛道上已經被曬乾了大半,因此隻用了兩天半就回到了長安。
進城之後,裴寬顧不上回禦史台官廨,直奔大明宮求見天子。
參加完早朝,李瑛便回到含象殿批閱奏折,得知裴寬歸來,急忙接見。
“臣禦史大夫裴寬拜見聖人!”
裴寬邁過門檻之後,立即叉手參拜。
“裴卿快快平身,看到你安然無恙的歸來,朕就放心了。”
李瑛笑容可掬的招呼裴寬平身,命吉小慶奉上茶水。
“臣與田仁琬三十多年的交情,他就算不給我麵子,還能害了我不成?這點把握,臣還是有的。”
裴寬滿麵春風的在書案對麵落座,端起茶盞來滋潤了下喉嚨。
“臣這一趟漢中之行總算沒有白跑,田仁琬已經決定率部歸順,並願意到朝中來任職。”
“哎呀,這可真是太好了!”
李瑛高興的手舞足蹈,“裴卿這次漢中之行比打了一場勝仗收獲還要大啊,朕要重賞你。”
“陛下言重了,臣隻是跑個腿而已!”
裴寬毫無居功之意,“田仁琬之所以痛快投降,除了我與他有舊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軍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田仁琬知道再負隅頑抗隻能是死路一條,因此才痛快的投降!”
“話雖這樣說,但如果田仁琬鐵了心頑抗,想要消滅兩萬五千人的隊伍,攻占漢中這座堅城,至少要動用七八萬人馬,鏖戰一兩個月。”
李瑛卻對裴寬的勸降高度評價,“更重要是,我軍如果在漢中受阻,很可能就會被吐蕃人提前進入劍南,占據有利地形。若是那樣,我軍的傷亡將難以估量,可以說裴卿的這次勸降不遜於一場大捷!”
“此乃老臣分內之事,陛下過譽了!”
能夠被皇帝如此盛讚,這讓裴寬很欣慰,急忙起身推辭。
李瑛朝身邊的諸葛恭吩咐一聲:“你去一趟中書省宣旨,冊封裴卿為潁川郡公,加紫金光祿大夫!”
“遵旨!”
諸葛恭抱著拂塵答應一聲。
裴寬急忙叩首謝恩:“陛下隆恩,臣定當誓死相報,雖肝腦塗地,亦在所不惜!”
等裴寬走後,李瑛又立即召見李光弼,告訴他田仁琬已經答應歸順,務必儘快出兵前往漢中,搶在吐蕃人入川之前控製成都這座巴蜀的中心城市。
“臣已經做好了準備,隻等聖人一聲令下!”
李光弼拱手領命,“臣保證一個時辰之內就率領麾下兵馬踏上征程。”
“好一個兵貴神速,有你出鎮劍南,朕就放心了!”
李瑛又命諸葛恭拿來節鉞賞賜給李光弼,“除了劍南節度使之外,朕再給你加一個劍南道行軍大總管的頭銜,賜節鉞,四品以下先斬後奏!”
“承蒙陛下器重,臣定當不負聖望!”
李光弼跪拜謝恩,從諸葛恭的手裡接過了象征著無上權力的節鉞。
李瑛又緊急召見蕭嵩次子蕭華,任命他為梁州刺史,跟隨李光弼一起出征,前往漢中掌管這座軍事要衝。
蕭氏一族說起來還得感謝李隆基提前把蕭嵩下了獄,導致蕭嵩的幾個兒子反而沒有被武氏母子降罪,隻是貶成了六品以下的閒職,都在京兆府衙門混口飯吃。
李瑛收複長安之後對蕭氏兄弟加以重用,蕭衡被任命為守吏部尚書,蕭華則被任命為九卿之一的守衛尉卿。
漢中位置重要,還要負擔著為李光弼供應糧草的重任,因此李瑛決定調蕭華前往漢中擔任刺史。
此人雖然名聲不顯,但作為蕭嵩的長子,在曆史上承襲了父親的徐國公爵位,並在唐代宗時期登上了宰相之位,在內政方麵能力不俗,足可擔當重任。
一個時辰之後,李光弼果然率領兩萬人馬從驪山大營出征,田神玉、岑參一塊隨行,浩浩蕩蕩的隊伍旌旗招展,一路向西而去。
慶王李琮得知田仁琬主動投降的消息,心中鬱悶不已,急忙派遣心腹悄悄離開長安,前往洛陽散布這個消息,及早讓武氏母子知曉。
他這麼做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儘量延緩李瑛統一的速度,把局勢攪渾。
隻有大唐亂了,他才有機會觸摸龍椅,才能渾水摸魚。
在連續處置了黃河防汛、搶奪劍南兩件大事之後,李瑛的心情總算稍微放鬆了一些,決定跟李隆基見個麵攤牌。
這日散朝之後,李瑛吩咐吉小慶備車,然後由夾道前往興慶宮探望李隆基。
南熏殿內,李隆基正與二十多個嬪妃飲酒作樂,載歌載舞,歡聲笑語,好不熱鬨。
被軟禁在興慶宮將近三個月,李隆基根本看不到任何複辟的希望,於是乾脆放飛了自己。
他要求內侍省每天都必須給自己準備四十八道菜,必須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河裡遊的,老子皇帝都讓出去了,讓我吃飽喝好不算過分吧?
隻要李隆基不想著複辟,其他事情李瑛都能容忍,吩咐諸葛恭滿足李隆基的要求,他想吃什麼就給他做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