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笑眯眯的觀察這幾個兄弟,並不急於表態。
李琰目光投向李瑛:“陛下,諸位同僚讓臣坐在此處,妥否?”
“妥!”
李瑛給李琰吃了一顆定心丸,“眾親王之中,你排行第四,又是九卿之首,理應坐在上麵。”
李琚聞言心中有些鬱悶,合著自己的官職沒李琰高?
二哥有沒有搞錯?
咱們從前可是三天一小筵、十天一大筵的手足兄弟,我的官職竟然不如老四高?
“謝陛下!”
得到肯定的答複之後,李琰這才落座,大理卿李琬緊隨其後。
再向下則是守京兆尹韋陟,他的職位與九卿平級,資曆又高,所以當仁不讓的坐在了三位親王的下麵。
剩下的鴻臚卿夏侯功、光祿卿嚴挺之、宗正卿鄭有為、司農卿蕭衡、少府卿劉君雅、將作監大匠李讓,軍器監監正宋鈞等人依次落座,會議正式開始。
李瑛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沉聲道:“諸位愛卿,在散朝的路上,朕思前想後,打算賭一把,采用長源的中策,向天下人宣稱李隆基病死,諸位意下如何?”
隨後,眾人各抒己見,在含象殿內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李瑛看來,李隆基逃走的消息滿朝文武已經知道,可以說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
甚至在長安城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知道李隆基逃走,去洛陽投奔武氏母子去了。
但放眼全國,整個大唐有三百六十個州,一千五百多個縣,各地的百姓可沒有這麼快收到消息。
按照這個年代的傳播速度,李隆基逃走的消息傳到三千裡之外的嶺南,最少也有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
到時候洛陽朝廷向全國張貼告示,利用李隆基汙蔑李瑛篡位,那長安朝廷就得極其被動的做出解釋。
而如果采用李泌的中策,向天下百姓宣布李隆基駕崩,為他舉行葬禮,那麼各地百姓就會先入為主的認為李隆基已死,洛陽朝廷再說什麼也會被認為是謠言……
至於弊端,那就是倘若謠言被揭穿,天下百姓會指責李瑛不孝,在李隆基沒死的情況下汙蔑其駕崩,到時候可能會引來反噬……
“朕決定賭一把!”
等諸位大臣討論的差不多了,李瑛目光如炬的做出決定。
“擇日向天下人宣布李隆基駕崩,宣稱洛陽的李隆基是替身,是傀儡……
我軍力爭在三個月內打進洛陽,到時候再送逆賊李隆基進陵墓,外地百姓誰又能分辨真真假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