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阿拉套山脈,分隔了哈薩克汗國與西域,阿拉山口是唯一通道,易守難攻,隻要落下擂目巨石堵塞就行了,障礙能清理但行軍速度大大減慢。
三是伊犁河穀入口(霍爾果斯),河穀西口的果子溝是衛拉特防禦哈薩克的最後屏障,這是衛拉特唯一的選擇。
不求哈薩克汗國能擋住,隻要拖延時間,給我們爭取時間,那麼衛拉特部就死定了。
聯合我們消滅死對手,換取我們的善意,通商,一舉三得,哈薩克汗國隻要不蠢就一定會答應的。
當然了他們若是不作為,那就彆怪我們在打完衛拉特後將他們打一頓了。
如此算下來,衛拉特隻有第二條路一條路可以走了。”
眾將連連點頭,表示認同。
哈薩克汗國打不贏衛拉特還不能阻止嗎?
衛拉特隻要後撤肯定是騎兵,且一定會帶上大量的輜重,否則一千五六百裡的距離很容易出事兒的。
這種就更好辦,拒馬樁會不會?陷馬坑行不行?大石塊有沒有?挖深溝會不會?
不會的話大明可以現場教學,保證包教包會。
一裡不行那就三裡、五裡、甚至十裡。
隻要衛拉特敢走,那就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二條路是撤向北疆的路,無論他們怎麼走,都無法繞開阿拉山口、賽裡木湖和精河,所以,隻要占據了精河和賽裡木河,那麼衛拉特就隻能困在伊犁河穀了。
我們大軍到達吐魯番之後,經阿拉溝、精河、賽裡木湖、果子溝,進入伊犁河穀。
阿拉溝是吐魯番盆地西北入口,地勢狹窄,但已經被我們占據了,風險儘去,而果子溝是伊犁河穀東出的唯一峽穀,北連賽裡木湖,南連伊犁河穀,全長六十裡左右。
元代以前這裡無法同行的,成吉思汗西征時,鑿山通道,架橋四十八座,這才打通了果子溝。
雖然打通了但地形狹窄,峽穀深切,峽穀兩側山體垂直高差達數百米,最窄處隻有一車寬,塔勒奇河貫穿全溝,水係複雜,道路濕滑,極容易遭到埋伏。
但我們又不需要進入,隻需要派出一支精銳,將那些橋都給炸掉,讓衛拉特無法從這裡經過。
如果他們不走這條路,那麼隻能走博爾塔拉河穀,經賽裡木湖北上,賽裡木湖這裡被我們占據了,隻能和我們對決。
又或者向北經察布查爾山口進入特克斯河穀,但這條路需翻越天山支脈,部分路段崎嶇難行,老風口以大風著稱,少量輕騎兵還行,想攜帶輜重通過想都不要想。
如此,衛拉特就被我們困在伊犁河穀內了,想出來都做不到,等待他們的就是被我們全殲的下場。”
“提前降雪的確打亂了我們的計劃,但也是一個機會,我們沒法打探他們的情報,他們也是如此,且他們有且隻有固勒紮這麼一個冬日可以休整的地方。
如此我們就能通過聯合、斷路等方式,運動包圍固勒紮,進而一舉殲滅他們的大部人馬,俘獲大部分百姓,徹底斷了他們的後路。”
眾將盯著地圖,被地圖上一條條線路給繞的頭昏腦漲的。
這種活他們是真乾不了。
就在眾人順著傅宗龍推演的時候,延綏總兵朱童蒙驚呼道:“傅總督,您是不是算錯……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