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則是官印,正麵的監證部院是蓋上工部的官印,因為這種紙張隻能由工部製造,根據所需下發到各布政司和州府。
哪怕是因為製作的過程中寫錯了、損毀了,那廢掉的也必須送回工部,然後集中銷毀,損毀和辦理的證件等於下發的數量,少了那就按外流嚴懲。
然後就是簽證部院,蓋上州府的官印,最後則是所在縣衙的官印。
我大明一朝,一品部院的官印是銀印,方三寸四分,也就是十點九厘米,三至五品則是銅印,方二寸九分至二寸六分,約九點三到八點三厘米,
六品至九品是銅印,方二寸五分至二寸二分,大約是八厘米到七厘米之間。
反麵的簽證和所屬官印分彆是四品和七品,四品八點三厘米加上七品的七點五厘米,合起來是十五點八厘米,剛好比預定寬度小了一厘米。”
眾人再次恍然大悟,他們是沒有想到皇帝給的尺寸是因為官印的尺寸。
而曆朝曆代對印章的管控都是極為嚴格的,官印的偽造屬十惡重罪。
《唐律疏議》規定:偽寫官文書印者,流二千裡;偽寫符節及餘印者,徒三年。
到了大明一朝,甚至可判死刑。
原材料的控製、技術的嚴格保密、六色套印等防偽技術、成品紙張的收發流程、官印的防偽、府級簽發、嚴刑酷法等等一套流程下來,想要偽造幾乎不可能。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袁可立恭賀了一聲,而後眾人都起身回應,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崇禎擺了擺手,看向工部尚書範景文:“範愛卿,你估算一下能多久辦理完身份證?”
範景文思索了幾息:“陛下,辦理的過程倒是不難,隻要材料準備好,官員培訓到位了,兩個月之內大明百姓就能人手一張,關鍵在於原材料!”
說到這裡後,範景文眉頭皺了起來,似乎是在回憶什麼。
好一會兒後才起身走到木板前提筆蘸墨:“陛下,按照書籍的記載,青檀皮得選用三到五年期的且僅選用主乾和粗枝的內皮(韌皮層),外皮(粗皮)需剔除。
三至五年期的單棵青檀樹胸徑約五到八厘米,高度三到四米,此類樹可剝取濕皮約兩到三斤,曬乾後剩半斤到一斤可用纖維;
而後經過剝皮後需浸泡、蒸煮、漂白等等環節後,最終僅約三到五成的乾皮轉化為合格紙漿。
宣德貢箋常見規格是二尺乘四尺,單張麵積在零點七二平方米,百張的重量大概在八兩左右,按照乾皮八兩的重量算,單棵樹可以製紙百張,也就是七十二平方米。
而身份證用紙得需精選纖維,邊角料廢棄率高,實際產量可能減三成,也就是說最後可用在五十平米左右。
按照陛下剛剛定下的身份證尺寸,一棵樹大概能製造……一千三百五十張。
大明如今按照兩億五千萬百姓算,至少需要……十八萬五千棵樹。
因為宣德貢箋所需複雜,加上縮小規模,涇縣那邊的青檀樹多以野生采集為主,人工種植零星,肯定是沒有十八萬顆的。
結合以上信息,從明年開始種植,那麼至少也得等五年後才能大規模辦理。
而且這裡麵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