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2章 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_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第2162章 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

第2162章 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1 / 2)

眾人神色一滯。

飲食的問題可以改,即便改不了還是能買到麵粉的。

可生理習慣……水土不服可不一定能改,尤其是兩種相反的天氣之下。

“畢尚書,大明地大物博,不是說隻有現在這麼一些耕地,若是朝廷允許開墾,耕地麵積或許能增加一倍,遷移到其他地方墾荒呢?”

“這也是一個辦法,可以考慮,但這不就與陛下所提的退耕還林的想法相違背了嗎?若非必要,儘量不選擇此法!”

“畢尚書,乾脆直接不分,或者說暫時不分耕地,將他們變為植樹民夫,類似河道的護漕軍,四條主要河道加起來近五千裡,需要十億棵樹。

北宋元祐年間,開封府征調兩萬民夫沿黃河植柳,記錄日植十萬餘株,人均五棵左右(含老幼),

潘季馴的《河防一覽》一書記載萬曆六年徐州發動民夫千人耗時三月,植樹百萬棵,日均一萬一千顆,人均十一棵。

如果按人均十棵算,如此大工程二十年完成不過分吧,那就是每年五千萬棵。

無論是枸杞、核桃、泡桐、白蠟、桑葚等經濟性樹木還是柳樹、榆樹等景觀性樹木,栽種時間隻有兩個節點,

一是春季萌芽前的三四月份,二是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的十月到十一月份,總計算下來可能隻有四個月左右。

這些樹木中枸杞、桑樹、柳樹可以插扡插,核桃要嫁接育苗、泡桐要根蘖育苗、白蠟和榆樹需要種子育苗。

所以,前前後後的除掉隻有三個月左右,這就需要五萬人左右,加上後勤保證、補種等等,少則六七萬人,多則十萬人。”

工部尚書範景文說到這裡,沉思了幾息:“而這些護林民夫的家眷則是就近組建一些集體工坊,為以後經濟性樹木的維護、采摘、加工等做準備。

按照這麼算,就隻需要一半的人需要安排房屋和耕地了,隻有這些的話壓力就小了一些。

我們用時間換取空間,隻要農業研究院那邊研究出了高產的種子或者種植方法,畝均兩石提升到兩石半、三石的時候,人均五畝耕地就可以降到四畝、甚至三畝。

到那個時候,我們將會有大量的耕地富餘,也會有大量的耕地退耕還林。

高產的糧食加上商事發展的一些手工業發展,日子絕對比之前要舒服的多。

至於缺口的千萬石糧食,也倒不是什麼大問題,退耕還林的這個想法即便是想開展也得等大災之後再說或者說得等大災之後才能全麵開展。

到那個時候,一個縣也就是多供應幾千石糧食而已,米價也漲不上去的。

諸位以為這個方案如何?”

群臣先是一怔,隨即滿臉的思索之色,而後眾人小聲的討論了起來。

好一會兒之後,議論之聲才慢慢結束。

“陛下,臣以為範尚書此法可行!”

“對,雖然是建立在農業研究院的基礎之上的,但我們還有墾荒這麼一條保底的後路!”

“臣也認可範尚書的想法,枸杞和桑葚種下去兩到三年就會有收獲,棗樹和花椒等在四到五年,可以說隻要開始實施了三年內就需要大批百姓去采摘加工等等,

且花椒桑葚等采摘期短,肯定是日葉輪轉,辛苦算辛苦,但辛苦一兩個月能賺到半年的銀子,這很合算。

加上少量耕地以及手工製品等等,絕對比有五畝耕地的收入多。

臣相信隻要給百姓們算清楚這筆賬,百姓們一定會同意的。”


最新小说: 詭異遊戲竟是我老家? 靈氣修行者 兩界穿梭,富可敵國,齊人之福 被辭退後,我激活了無限分身 田野的變遷 小寡婦與糙漢 官宣有崽後,反派被迫從良 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 514局 賊老天,我詛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