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茲堵截,我們追擊,四麵封鎖,此戰伊犁河穀的衛拉特四部插翅難飛了!”
“大將軍,下令吧!”
……
一眾指揮使沸騰了,眼中滿滿的戰意。
橫跨幾千裡地在這點水滴凍的西域之地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乾掉威脅大明幾百年的衛拉特部嗎?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
且看局勢,可能這是大明未來幾十年來陸軍最後的一次建功立業的時機,他們怎麼能不激動和振奮。
“諸位,按照我們收集的情報,衛拉特四部每年十月底從各個牧場返回伊犁河穀,三月中下旬開始向向春夏季牧場遷移,
所以我們必須要在三月底前進入伊犁河,且最好是抵達昭蘇,如此我們既可向北進攻查布爾的土爾扈特部和伊寧的準格爾部,
也可截斷東邊特克斯的和索特以及新源的杜爾伯特兩部西遷的道路,將這兩部困在伊寧東部。
也防止四部和軍一處,減輕霍爾果斯河穀那邊的壓力,所以昭蘇是個關鍵的地方。
但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伊寧和察不查爾兩部落看到霍爾果斯河穀被阻後,掉頭與特克斯和新源兩部前後夾擊昭蘇,
或者特克斯和新源看到昭蘇的我們以及得知霍爾果斯河穀被堵,他們掉頭向東,雖然東邊有山脈擋住,但也不是沒有出路,
例如沿著開都河穀東上,一路抵達和靜、和碩、焉耆等地,這就等於竄進了我們的大後方,所以我們不得不妨。”
眾人連連點頭。
如果大軍聚集,帶足了糧草,前後夾擊倒也無所謂。
他們的目的就是與四部大決戰,利用火器優勢快速的乾掉他們,前後夾擊倒也省事了,但問題是補給的問題。
哪怕是他們已經提前做了準備,提前在最前方儲備了糧草,但一旦等他們進入昭蘇,中間還有幾百裡的距離需要運輸,不得不防。
最重要的是特克斯的和索特以及新源的杜爾伯特拚了命的往東走,開都河穀雖然危險,諸如雪崩、凍融沼澤、寒冷等等,可一旦通過了問題就大了。
進入焉耆盆地後,南可進攻鐵門關後的阿克蘇城,北可進攻吐魯番或者烏魯木齊,直接進入準格爾盆地,然後一路向北到塔城、阿爾泰山等地。
那個時候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出了大明疆域,勇士營就算是再厲害還能一路踩著周邊國家的領土打過去?
大明的確是強大了,但因為道路阻礙,消息傳遞緩慢,北麵國家知道嗎?
即便是聽說了又沒辦法驗證,將信將疑的誰會聽大明的主動將逃走的隊伍送回來?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可一旦追出去,那就會陷入無儘的戰爭中,唯一的方法就是趁著現在這個機會將衛拉特四部的精銳徹底的圍殺在伊犁河穀之中。
所以,他們明知道在這種惡劣環境下會有大損傷也要執意在這個時候進攻的理由了。
“想法是很好,但是諸位高興的有點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