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召集所有精銳和可戰牧民,攜帶可用物資,兩個時辰後立刻出發,前往隘口,攻破隘口後立刻北上!”
“綽羅斯·和多和沁,你親自跑一趟土爾扈特的駐地,告訴和鄂爾勒克我們的分析和決定,讓他們也立刻召集精銳和可戰牧民立刻前往隘口。”
“伊日德,你立刻將綽羅斯·和多和沁的分析寫下來,立刻派出騎兵前往新源和特勒斯,讓他們兩部立刻率精銳離開。”
……
連續三道軍令下達,大帳內所有人都愣住了,連綽羅斯·和多和沁都有些詫異。
按照巴圖爾的性子,就算是要撤離也得等前線打探清楚了再說吧。
“大汗,現在一切都是猜測,這個時節撤離,傷亡會非常大的!”
“大汗,隻是精銳和可戰牧民走了,那婦女老弱怎麼辦?”
“大汗,是不是再考慮一下,或者說多一點時間準備?如果明軍從鞏乃斯河穀或者開都河穀過來,特克斯或者新與新源那邊肯定會撞上的。
那邊傳遞情報到這裡差不多兩天,到現在我們都沒有收到緊急軍情,就說明大明還沒有到。
就算是到了,從我們接到預警到大明追擊到這裡,我們至少還有七八天的時間。”
“大汗,杜爾扈特和和索特兩部太遠了就算了,等土爾扈特離我們很近,要不要等等他們,合兵一處後再出發?”
……
“安靜!”
巴圖爾低喝了一聲,冷冷的看著眾人:“的確是猜測,但如果猜測成了現實,知道後果嗎?
後果就是我們四部精銳和一切反抗之力被殲滅,四部被拆解後名存實亡。
現在撤離的確是傷亡大,但總比被消滅了的好!
現在的一切猜測和隘口以及清水河灣的動向都是在告訴我們,綽羅斯·和多和沁猜測成真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個問題,牧民怎麼辦?
第一,本汗也想攜帶牧民一切徹底,因為這是我們一切的根基,但如果攜帶他們,沒有三五天、甚至更長時間的準備,根本就無法撤離。
匆忙之下的撤離,死亡至少達到三五成,這個結果你們能接受嗎?
第二,帶著他們,會極大影響我們的行軍速度,很可能就給了大玉茲和明軍追擊的機會;
第三,以大明的慣例,隻要不反抗,他們很少對敵人的夫婦老弱下死手,即便我們與大明爭鬥了兩百餘年,大明也不會這麼乾的。
一是這種做法會極大的激起百姓反抗,不利於後期的管理和統治;
二是對後的對外戰爭不利,你屠殺了毫無反抗之力的牧民,以後的敵人就不可能投降,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為什麼不反抗到底?
第四,隻要我們精銳和可戰之兵還在,大明就不敢過分,殺我們一人,我們就殺他們百人、千人,
出了隘口我們就是魚入大海,大明想要追擊我們都難,那麼大明北部防線就要遭受我們的日夜襲擾。”
“第四個問題,等土爾扈特部,首先,土爾扈特部會不會認同的我們的分析?需要多長時間?一兩個時辰還是三五個時辰、還是三五天?
第二,即便是認同,他們會不會和我們一樣果決的撤離?需要多長時間準備?現在的情況是多耽誤一刻鐘就多了一刻鐘的危險。”
說到這裡,巴圖爾臉色嚴肅了起來:“至於第三個問題……你們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