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開墾農田!”
朱童蒙也不再賣關,繼續道:“衛拉特四部並不是單一的遊牧民族,
他們很清楚單一遊牧經濟的脆弱性,為了支撐軍隊的擴張和對外的戰爭他們有意識地、係統地發展了農業。
但是耕地的主要勞動力不是衛拉特蒙古人自己,而是他們從周邊掠奪過來的。
諸如擁有精湛的農業技術和水利(坎兒井)知識的葉爾羌人,中亞人以及被俘的漢、滿等民族的士兵和工匠
所以諸位從新源那邊過來,一路上就會發現有不少地方都開墾出了耕地,估摸著不足三十萬畝以及不足二十萬畝的丘陵地帶種植果樹等。”
說到這裡,朱童蒙話鋒一轉,看向眾人:“諸位認為,伊犁河穀內大概能開出多少耕地?我說的是在不影響遊牧的基礎上。”
“一百萬畝?”
“百十萬畝?”
“一百五十萬畝,最多了!”
“伊犁河穀雖然大,但卻是三山夾兩穀的,又不能影響遊牧,估摸著兩百畝是極限了。”
……
眾將紛紛開口後,孫應元看向洪承疇:“大將軍,您認為多少?”
洪承疇微微思索了幾息,直接道:“五百萬畝……甚至一千萬到兩千萬畝。”
嘶……
眾人倒吸了口涼氣,滿眼震驚的看著洪承疇。
他們猜兩百萬畝就算是壯著膽子了,結果大將軍這裡直接翻了個十倍。
看著眾人目光,洪承疇笑道:“耕地多少取決於三個方麵,一是有多少能耕種的百姓;二是有沒有利益可圖;三是取決於什麼目的;
耕種的百姓,如果從內地遷十萬百姓,撐死了也就是五十萬到百萬畝,加上會耕種的牧民也就是一百五十萬畝左右;
利益,如果說耕種產生的價值沒有放牧高,那麼即便是朝廷免費提供農具、種子、技術等等也沒有牧民會耕種。
按照統計,貧困牧民人均低於三頭,生活將會極其困難,五頭是一個閾值,低於是貧困,高於則是自給自足能抵禦災荒。
部落首領、台吉等貴族人均擁有牲畜可達數百甚至數千羊。
一頭成年健康的羊,可產奶約八十到一百二十斤,可製作艾日格(酸奶)、比什拉克(奶酪)、沙爾托斯(奶油、黃油)等等;
其次則是羊毛,一年修剪一到兩次,大概在五到十斤之間,可製作成氈房、衣服、繩索等等;
第三則是糞便,這是燃料,這是做飯、取暖的主要來源,一年產生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
第四則是洋仔,一頭成年健康的羊一年可產一到兩頭羊羔,這是遊牧民族增加財富的根本;
最後則是肉與油脂,但這是一次性消耗,非必要時刻,一般不大可能會宰殺。
總得算下來,一頭健康成年羊一年的產值根據豐年和災年大概是半兩到一兩半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