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再次驚了一下,但都沒有反對。
左應選是秦良玉舉薦,皇帝特批的人才,先是擔任昌黎知縣,政績和口碑極好,升永平知府,四品知府擔任三品按察使也算是超擢了。
王來聘,崇禎朝第一個武科狀元,皇帝為了表示對軍隊的重視鼓勵天下百姓參軍,直接授予武狀元正三品,榜眼和探花分彆是四品。
三品武將,在都指揮使司是指揮僉事的品階,在地方衛所那是指揮使的品階,現在讓他去擔任指揮僉事一職務也不算過分。
至於說從騰驤四衛和禁軍挑人去當都指揮使和都指揮同知,那就更不是問題了,能在皇帝親軍中擔任指揮僉事以上級彆的武將哪個都是能力極強的。
到了現在,他們也算是知道,入了皇帝眼的官員,那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其實算下來,堵胤錫已經三十五歲了,再在布政使的位置上待上三年就剛好壯年時期,調回中樞進六部剛剛好。
“諸位愛卿可還有事情需要朕來決定的?”
群臣皆是拱手稱無,崇禎見狀便宣布了朝會的結束,在群臣的高呼聲中出了皇極殿。
群臣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皇極殿中議論了起來,畢竟各部都領到了任務。
禮部要開始社學和宗教之事兒,這是頭等大事兒,關係到未來新疆是否能徹底融入大明的基礎;
吏部要確定州府縣的疆域和官員配置,他們也是頭疼,一個府的人口不如境內一個縣,麵積卻是超過了半個布政司;
刑部要根據當地的民族特色修訂符合當地牧民的大明律法,這可是一項揣摩人性的技術活;
工部要建城鑄關修路,預算、找人、規劃等等,一個比一個頭疼;
戶部要對當地的財產進行盤點、規劃,每一個綠洲能容納多少人,畜牧程度等等;
兵部稍微閒一點,但卻是要參與工部、吏部、刑部三大部院的工作中去;
軍機處則是要忙著製定圍剿外喀爾喀七部和衛拉特四部在草原上的殘敵;
內閣倒是沒有領到具體的任務,可內閣五個人,孫承宗坐鎮中南半島,那可是大明對抗大旱的底氣所在,絕對不能亂。
韓癀在河南陝西負責大災相關事宜,李標去了沿海,巡視碼頭、商船、商事以及各地社學、郡學的事兒。
如此就隻剩下了袁可立和李國普兩人坐鎮內閣,替皇帝過濾六部九卿、各布政司送回來的奏疏,也是忙的不得了。
接下來的時間,整個中樞各部院大大小小的官員連軸轉,忙的腳打後腦勺。
雖然忙了點,但成果突出。
忙是忙了點,效果是顯著的,隻是短短五六天的時間,各部院的方案都完成了。
崇禎負責主持,各部院方案逐一彙報,然後爭論了兩三天後,一份新疆五年發展方案新鮮出爐,足足有數百頁之多。
而後一道道明詔朝著各州府急速而去,同時大明日報上也刊印開來,一道道詔書在大明境內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喜歡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請大家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