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己或者所在的地方不就是研究院嗎?”
皇帝輕飄飄的一句話再次讓滿是期望的畢懋康等幾位研究院的院長錯愕了。
不待他們多想,崇禎繼續道:“國科院就像是一支野戰軍,他們的研究院和人才就是他們的軍營和士兵,統一指揮才能打勝仗,
而國工院則是軍師,智囊團隊,它不需要自己打仗,而是由最頂尖的‘將軍們’(技術人才)組成智囊團,為國家的重大工程決策製定戰略、提供谘詢和論證方案。
在做谘詢的同時做在自己的工作的地方做研究。
舉個簡單的案例,以三大運河的項目為案例,如何解決商船從長江到淮河距離太長的問題?
江淮運河這個宏大構想是否可行?中線、東線、西線三條線路如何選擇?麵臨哪些技術和生態挑戰?
國工院則是組織了大量水利、土木、環境、地質等領域的技術人才,進行前期論證和谘詢研究。
技術人才並不是自己去挖渠修壩,而是研究和評估不同調水路線的工程可行性和經濟成本。
對沿線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如土壤鹽堿化、水土流失、沿途城池商貿等等問題及應對措施。
提出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預算,突發事件等等形成一份重量級的谘詢報告交給朝廷,做與不做那是朝廷的事兒,和國工院的技術人才沒有關係。
完成了這項谘詢工作後,召集來的技術人員各回各工作的地方,繼續從事之前的研究。”
眾人再次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他們聽懂了皇帝話中的意思,但就是因為聽懂了所以才會如此的震驚。
畢懋康想了想後,用不確定的語氣問道:“陛下,您的意思是國工院的技術人才是兼職的?可以是私人的?”
“不是唯一,也可能如國科院一樣是全職的。”
“這、這……怎麼可以?”
“為什麼不可以?”
“科技發展關於大明的強大,若是讓商人去搞,那成果就是商人的,這對大明不利!”
“陛下,商人逐利,他們搞出來了那就得百姓買單,加重百姓負擔!”
“陛下,商人搞研究萬一賣給海外諸國那豈不是資敵嗎?”
“陛下,商人搞研究會不會形成壟斷?”
“陛下,我們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後便宜了商人,這不妥吧!”
“陛下,臣也是這個想法,從社學、郡學、大學,一共九年的時間,我們耗費了大量的心血、精力,最後被商人挖走了,我們損失就大了!”
“是呀,他們會開出遠超朝廷給出的待遇,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堅守的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