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洪承疇也曾是柳如是的至交好友,時常詩歌相酬,柳如是對這位兵部尚書也十分推崇。
後來鬆錦之戰,世人都傳言洪承疇戰死在遼陽,柳如是也是傷心不已,還曾經作詩予以紀念。
隻是令天下人都未想到的是,這位被明思宗親自設祭的太子太保竟然沒有死,還投降了滿人,更是帶著八旗兵一路殺進江南。
這反轉實在令世人瞠目結舌,就連柳如是當初都以為是謬傳,甚至還罵錢謙益,讓他不要瞎說,洪承疇不是像他那種怕水涼的人。
但人心難測,洪承疇降清終成事實,氣得柳如是天天在家裡罵那位洪大人,沒事還拿鞋底子打洪承疇的畫像。
而這一切,小柳兒自然是看在眼中,記在心裡的。
在廣州碼頭,聽人說起,這位這位位極人臣的中堂大人致仕回福建,今日路過廣州,廣州十三行組織士紳進行歡送。
小柳兒便想要為自家主人出這口氣,於是跟著幾個和他有一樣想法的本地學子,一起去了驛站。
他們先是冒充本地學政派來的人,將驛站的對聯換掉了,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
橫批則是四個大字——三朝元老。
驛站的人不解何意,小柳兒忽悠對方,說這是特意為歡迎洪大人所寫,終於順利將對聯懸掛好。
小柳兒還趁機留在驛站幫忙,讓一同來的幾個讀書人先走了。
結果沒過多久,那位洪學士便到了驛站,先是受了士紳的隆重歡迎,隨即被迎入驛站休息,和十三行帶來的士紳一起看舞獅表演。
這位洪中堂端坐在主位,對十三行搞得這個接待儀式頗為滿意,正撚須自得,卻轉頭看到了那幅對聯,不自覺跟著低吟起來。
這幅對聯寫的莫名其妙,洪承疇亦是一時沒有看明白,便問驛站裡的人,說這是什麼意思,
驛站的人也一臉懵逼,紛紛搖頭說這是不久前才掛上的,他們也不知道其中意思。
但今天來的讀書人多,還是有腦子轉的快的,竟真有人看懂了對聯的意思。
隻是在場大多是人精,即使看懂,也不敢出聲,隻是小聲議論,臉憋得通紅,又是咳嗽,又是擤鼻涕的,像是強自忍耐些什麼。
洪承疇看得奇怪,點出其中一人,問道:“你看懂上麵說了什麼?”
那倒黴孩子被點到,又不好不說,隻得唯唯諾諾說道:“洪大人,學生也是胡亂猜測,做不得真。”
洪承疇一皺眉,說道:“但說無妨,說錯了我也不怪罪你。”
那人倒也實誠,竟真的說了出來。
“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卻沒有八,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少了一個恥字。”
“合起來,應該是忘八無恥,再結合橫批,便是一個藏聯,三朝元老,王八無恥。”
此人說完,全場嘩然,洪承疇的臉更是比茄子都難看,但又不好說些什麼,否則才叫做賊心虛。
隻是他拚命咳嗽,借此掩飾心裡的慌亂。
十三行的人拉住驛站的官員,大聲喝問是誰懸掛的對聯,一時間雞飛狗跳,驛站裡亂作一團。
有搖頭晃腦,跟著讀對聯分析意思的,
還有人樂得天下不亂,跟著看笑話的的,
更有那心裡暗爽,捂著嘴和旁邊人嬉笑的,唯有洪承疇坐在上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