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是.
西川點點頭。
突然他看著方明華說道:“明華,你出山吧?”
“出山?”
方明華被西川的這句話弄糊塗了。
“我又不是武俠小說裡那些高手,金盆洗手,退隱江湖.我出什麼山?”
”我是指詩歌方麵,我希望你能像十二年前,擔任《延河》主管詩歌的副主編那樣,關注詩壇。”西川說道。
哦.
那是在84年,方明華擔任《延河》副主編後,專門發行過一期《大學生詩歌專號》,上麵刊登了包括海子、張棗等一大批年輕詩人的優秀詩歌,在詩壇反響很大。
後來《延河》每期都會刊登一些優秀詩歌,基本上都是剛嶄露頭角的年輕詩人所寫。
更重要的是,當時他旗幟鮮明反對口語詩,和當時的“第三代詩歌運動”代表之一尚中敏在西北大學還進行過一次公開論戰,此後又發表了好幾篇關於詩歌文章,係統闡述自己的現代詩歌主張,在詩壇上影響很大。
不過升任《延河》主編之後,他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先鋒類小說上,除了自己寫以外,又寫了一些先鋒文學方麵的理論性文章,在詩壇上慢慢沉寂下來,很少能看到他的蹤跡,故西川又這麼一說。
“明華,你也看到,現在詩壇上爭論也很激烈,於堅,韓東他們所標榜的“民間寫作”,與我和海子、唐曉渡、陳冬冬等人堅持的“知識分子寫作”立場針鋒相對。”
西川繼續說道:“我覺得實際上就是八十年代中期第三代詩歌運動與當時北島、舒婷等朦朧詩人之間的爭論的延續。”
方明華點點頭。
西川確實有一些道理。
標榜“民間寫作”那些中堅力量也就是原來“第三代詩歌運動”那些活躍分子,於堅,韓東、徐江.他們始終堅持口語化寫作。隻是缺了原川省那大批詩人尚中敏、胡東、萬夏.
“知識分子寫作”這邊,西川、海子、、陳東東,更多的繼承了以北島、舒婷為首的朦朧詩人的一些詩歌理念。
不過
現在已經是九十年代中期,詩歌開始失去八十年代那種豐富的養分滋潤的土地。
方明華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西川,我去美國臨回國前,在舊金山應邀參加了一次詩歌沙龍,參會的都是後國內詩人作家現在旅居在美國的,像北島、楊煉、多多、黃翔、翟永明、歐陽江河.還有作家查建英,嚴歌苓,編輯李陀等。”
聽到方明華緩緩說出這些人的名字,西川不由得瞪大眼睛。
這些曾經都是國內詩壇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啊,有的還是他的偶像。
“當時我們討論的問題是國外詩歌依舊盛行,但國內詩歌卻日益衰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方明華回憶著當時每個人發言,西川認真聽著。
這些已經出國,卻無時無刻注視著國內詩壇動向的詩人們,他們的發言確實很犀利。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明華,你發言了嗎?你說什麼?”西川問道。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