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曆史上,這本書在評選過程中引起許多爭論嗎?
沒事就好,方明華當然不會傻比說是不是讓作者來個修訂版,這樣顯得更加政治正確。
會議是在5月23日結束的,散會前主持人專門叮囑評委們回去之後,繼續認真閱讀這次初評的23部書,等到不久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進一步認真討論。
方明華並沒有立即離開燕京,先去總政大院看望宋棠棠的姥爺姥姥,然後又要去自己買的幾處四合院轉了轉,每次來燕京這是必備的套路。
一般在燕京辦事,他都是借用盛世集團駐燕京辦事處的小車,這樣方便,今天也是。
開著車,拿著一大串鑰匙,在市區的大街小巷遊蕩,一共是五處四合院,包括文學基金會的那一套,都要過去看看,甚至在什刹海——當初王梓曾經租過那處四合院裡坐了一會,可惜長時間沒人住顯得有些荒涼。
從四合院出來,方明華又到附近的什刹海轉了轉。現在正值初夏,也是什刹海最美的季節,
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荷花市場,夏天開滿荷花,站在岸邊,遠處的鼓樓依然可見,隱隱還能看到西山。
方明華沿著岸邊散步,路上遊人如織,不遠處湖裡有人劃船還有有人在唱歌,但再也聽不到那首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方明華就這麼漫無目的走著,迎麵突然走來一對中年夫婦還帶著一個孩子。
“明華!”
男人看到方明華,驚喜叫了聲。
方明華認出了,是餘華。
穿著一件白襯衣牛仔褲,有些紛亂的頭發和那雙桀驁不馴的小眼睛,旁邊是他的妻子陳虹,抱著一個小男孩。
“餘樺,陳虹,帶著孩子來逛什刹海啊?”方明華也笑著招呼。
“對,今天是周末,出來逛逛。”餘樺趕忙對小男孩說道:“漏漏,叫方叔叔。”
小男孩好奇看了方明華一眼叫了聲叔叔。
方明華笑著答應了聲。
“明華,你一個人?嫂子和兩個孩子呢?”陳虹問道。
“他們都在西京,我是一個人來燕京開會的。”方明華解釋道。
“開會?明華,你是不是參加茅盾獎評委會的會議?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條消息。”餘樺插話道。
“對,開了半個多月,一天不活動坐的人肚子漲,這不開完了到處溜達溜達。”方明華笑道。
餘樺哦了聲沒說什麼。
“餘樺,你怎麼不問問我開會內容?”方明華半開玩笑半認真問道。
“我聽說你們有開會紀律,有些內容是不能公開的。”餘樺回答道:“再說了,反正公布的20部小說裡又沒我的,隻是可惜你寫的那部《鋼的琴》。”
“誰說沒你的?我給你透露個消息,你那本《活著》已經被納入評委會委員們閱讀的書籍範圍了。”
“真的?!”餘樺頓時瞪大小眼睛,連旁邊正在逗兒子的陳虹也有些不可思議。
納入評委會委員閱讀範圍,那就意味著和其餘初選的20部小說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有獲得茅盾獎的可能!
“明華,是你推薦的吧?謝謝,謝謝!”餘樺激動的語無倫次。
“不用謝我,是你寫的好。”方明華說完又提醒道:“不過你也彆高興的太早,這隻是我的推薦,最終能不能獲獎那可不是我說了算。”
“嗬嗬,能進入終評環節,我就滿足了,至於獲獎想都不敢想。”餘樺說道。
“那不一定.一切皆有可能。”方明華說了句,又想到什麼:“餘樺,你這本《活著》我想翻譯成英文到美國出版,你同意不?”
“我同意。”
這不是方明華第一次將餘樺的小說推薦到國外發表,所以他很痛快的答應。
“那行,你寫個委托書簽名給我寄到西京,彆的你就不用操心了。”方明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