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趕工,繡著緞麵繡的大青龍玩偶。
十三則是在旁邊刷視頻,視頻的音樂傳到我的耳朵,連帶著十三跟著唱的歌詞。
我突然來了興趣,我聽著曲子熟,但記不住歌詞。十三能跟著曲子哼唱很多歌曲,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餘光瞄了一眼視頻,發現上麵是跳動的琴鍵,還特彆有趣。
後麵的曲子十三說跟著上不贏,那曲子節奏快,歌詞也快,感覺都喘不了氣。但十三能跟著哼唱一大部分。最後她說記不住詞了。
但總體給我來說,是一個驚喜。這讓我想起好幾天前,十三學了音樂課回來,教我唱歌打節拍。
然後十三說我的調子不對,這個都知道,我就是唱不對調子,輕易就給改了。
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們從小愛學習,提著籃子去采花,茉莉花啊海棠花,江西臘個臘梅花,采朵玫瑰花,采朵牡丹花牡丹花。
……
最後我終於唱得通順一點點,十三給我鼓掌,說不錯嘛。這麼快就學會了。
然後我們翻到下一頁。是兩隻黃鸝,這個我會唱,我和十三一起唱。
果然,兒歌才是最有共情的一種訴說方式。
每次一談起一件事,總會聯想到很多事。
昨接十三回來,十三說要買些零食,給研學準備。
我說你要下個星期一,我們可以周日去玩了回來買。
然後就買了紅糖糍粑,十三說好好吃啊!有一段時間,我不讓她吃糯食。
十三問可不可以家裡做。我回家說了,十三奶奶說下次買菜看看有沒有糯米,黃豆粉,爺爺說可以自己磨。
我問了操作方法,說白了。我就是不想做,如果做的話,應該還是成的。
看吧,還是得自誇一下,瞬間心情很美好!
這時,十三給我談起,說她語文的句子寫得好,老師拿她的文字給同學當模板。
她這一句,我當時檢查的時候,也覺得寫得不錯,隻是讓她加了一個雙引號,因為她扣掉了。
這句話是讀了一段文章,提問是他還可以怎麼介紹老家的風景。
十三寫得如下:“他可以這樣說,大家好,我來自貴州,我們那裡有個神奇水潭叫“犀牛潭”,它是如此壯觀。”
十三說:“因為同學們都沒有寫來自哪裡,這樣你的自我介紹,彆人又怎麼知道在哪裡呢?”
我點頭表示讚同。
還有剛學了《葡萄溝》,需要寫一句宣傳語。
十三問我怎麼寫,我告訴她宣傳語就是打廣告的意思,那葡萄溝自然是宣傳葡萄,比如葡萄溝的葡萄甜,葡萄溝的人民最熱情等。大概意思就是這樣,你自己再想想。
最後十三寫的:葡萄溝的葡萄真甜啊,就像白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