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月,就是崇寧二年的春節了。正月十二,徽宗登基三周年。
“三”,是個大數,是吉祥如意和諧穩定的象征,也是九的基數:三三得九,三三不斷。而“九”,不論人間帝王的九五之尊,還是天庭玉皇大帝所在的九重天,都是至尊至貴至高至上的象征。因此,“三”,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
皇帝登基後,每滿一年,一般都要舉行登基周年慶祝活動。因徽宗登基一周年時、跟哲宗駕崩一周年為同日,在先帝駕崩一周年之際,顯然不能搞什麼慶祝及喜慶活動。第二年,又因太後崩逝不滿一周年,還是不能辦。這年的周年日,是徽宗登基三周年,各種條件都具備,又加上徽宗在朝廷最高層搞了個三足鼎立,很是成功;而大宋大遼和西夏的三國鼎立局麵,也已穩定了幾十年。如此一來,舉行徽宗登基三周年慶典活動,就成了名正言順、勢所必需的重大事件。
其實,下半年伊始,楊光華就開始查閱資料、考慮徽宗登基三周年慶祝活動的事了。隻是因為宰相撤換、蔡京任相後又進行官員調整、清理等,朝廷處於動蕩狀態,因此一直沒能提出並研究。
在福寧宮喝了喜酒和感謝酒之後,因徽宗醉酒不能到禦書房讀書,楊光華便把蔡京叫到了垂拱殿,商定為徽宗登基三周年,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並用一整個下午時間,策劃研究了活動方案。
第二天下了早朝,兩人要向徽宗作專題彙報。徽宗一聽兩人要彙報工作,就說:“唔?特彆重要事?若不是,你們商量著辦不就是了?沒看朕很忙?”
楊光華說:“皇上,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年後正月十二,正好是皇上您登基三周年的日子。臣等考慮,應該舉行一係列慶典活動。因這是關係塑造國家形象、彰顯皇上威權的重大事項,所以特向皇上稟報,並請皇上示下。”
一聽這話,徽宗頓時來了興趣,也來了情緒,馬上端坐在龍椅上,饒有興致的說:“哦?對呀,你們跟朕想到一家了。好,說吧。”
徽宗確實在盼著這事了。自己登基已經三年,一次也沒有搞過登基慶典活動。幾天前,楊光華說,皇上的聲譽需要再提高,皇上的形象也需要進一步塑造,皇上的威權和影響力更需要提升。這些都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把皇上登基三周年慶典,搞活搞好搞得有聲有色,就是最好的契機,也是最佳途徑。所以當他聽到兩人要彙報這事的時候,自然覺得特高興、特欣慰。他覺得,這兩人做事情總能抓到重點,抓到要害,也能抓到自己心坎上。
聽完二人的彙報,徽宗更加高興,說,“好啊好啊,你們考慮的很周詳,也很細致,都符合朕的心意。朕隻提一個要求,就是不但要辦好,更要辦出聲色,辦出氣勢,也辦出影響力。一定要通過這個活動,來提升咱們大宋在世界各國、全國官員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辦這種事,搞這麼大的慶典,彆計較錢,彆為了省一貫兩貫的錢,讓人笑話,讓人看不起,覺得咱大宋窮。”
楊光華和蔡京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落實好皇上的要求,把慶典辦出質量、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精彩。
之後,楊光華又說:“有兩件迫在眉睫的事,必須馬上解決。一是怎樣向皇上登基三周年獻禮?這個獻禮,應分為禮品禮物和文化藝術兩大方麵。此事定下後,需馬上準備。”
蔡京接口說:“童貫和朱緬,在蘇杭那邊已經準備了一批江南絲綢、青田碧玉、太湖奇石等價值連城的禮品,通知他們,馬上啟程向朝廷運送即可。”
徽宗連說“好,好!江南一帶真是寶地,好東西應有儘有。那,第二件事呢?”
楊光華繼續稟報:“就是高太尉的婚禮日期安排。臣認為,高太尉的婚禮是家事,而皇上登基慶典是國事,國事和家事同時舉行,國事的形象和影響力就會大打折扣,並且會形成不倫不類的情形。所以呢,如果條件成熟了,那就提前先把太尉的婚禮辦了,最好小年之前就辦了,既便於集中精力搞好慶典活動,也能凸顯皇上登基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