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的說法是實力壯大,大人的地位也要提高。
“大人,此次北地已在我軍掌控之下,大人您不能再僅僅是一個討寇校尉了,我們要上書朝廷為大人請功讓朝廷給大人更大的封賞才行。”
這時其他人也跟著附議。
可劉霂心中不太樂觀此做法,因為他已經收到長安密探頭領頭娃的來信。
長安亂了,李傕郭汜已經開始內鬥,大有不整死對方不擺手的勁頭。
兩人一個控製了天子,一個控製了百官,在這長安內外是大打出手了。
就現在這樣誰還顧的上給一個地方軍閥封官許願啊。
在劉霂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後李儒卻有不同的看法。
“大人,正是如此才對大人更為有利啊,您想現在兩人內鬥正狠的時候,都想有強有力的外援幫自己撐場麵,我安定軍已今非昔比,距離長安又不遠,絕對是雙方都想要拉攏的一支力量。”
“他韓遂、馬騰為什麼能是一個鎮西將軍、一個征西將軍,他們憑什麼獲此高位,不也是因為手中有兵嗎,大人你又差哪兒了。”
此時王召也出例說道:“大人,在下也覺得李副軍師說的及是,此時長安城內的兩方勢力都要極力拉攏像大人這樣的地方勢力,再說我們現在和上一次去長安走動可是不一樣了,您忘了咱們在長安城內也是有人的嗎。”
王召說完就向上比了個手勢。
劉霂眼前一亮,對啊!自己怎麼把他給忘了。
賈詡、賈文和啊。
為什麼稱此人為毒士呢。
因為文和亂武就是他做的,要不是他出言勸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可能曆史真的會改寫。
再有就是此人的眼光謀略決不輸與當時的頂級謀士郭嘉、沮授等輩。
就說對天子的態度,當時全天下隻有三方勢力中的謀臣是持奉迎天子的態度。
當時曹操手下的謀士毛玠建議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
袁紹的手下謀士沮授也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這最後一方就是賈詡向李傕提出的“奉國家以正天下”
可惜的是隻有曹操一方聽從了此建議,成就一方霸業。
其他兩方勢力卻慢慢的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現在賈詡還在長安,有他在,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劉霂想到此處說道:“好,我現在就讓人寫奏書送去長安。”
“不過除了要官之外,我想是不是還可以趁機南下,在他們兩敗俱傷之時兵發長安啊!”
“不可!!”李儒、法正、王召等人異口同聲說道。
王召說道:“都勸過您幾次了,怎麼還沒忘了這茬啊,我們根基太小進攻長安現在不是時機!”
劉霂尷尬的笑了兩聲:“嗯!那個我就是隨口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