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心理準備,當文蕾看到自己的化名女知青介紹時,她心裡還是覺得沒底。她頂替的女知青名叫沈清,來自蜀城,18歲,父母都是教師。
肖青頂替的新知青名叫李偉,來自北京,父親是一位退伍軍人。
袁建頂替的新知青名叫趙磊,來自t城,父母都是工人。
林琳頂替的新知青名叫孫潔,來自滬市。
丁雁羽頂替的是來自京市的劉芳。
黃翠翠頂替的是來自s市的黃曉婷。
文初頂替來自市的吳宇。
大隊部的房間裡非常安靜,文蕾心裡有些憋屈。她發現所有人都能說一口自己化名人來自的家鄉話,隻有她頂替的沈清來自一個與她故鄉相差十萬八千裡的地方——蜀城。這可怎麼辦?蜀城的話,她可怎麼說啊?
此時文蕾真想爆國粹了,抬頭看見一臉興奮的顧瑤,她心堵的更難受了。
哎,娘的,這裡還有一個本色出演的。
拿到新的身份資料後,他們立即離開了大隊部。由於時間緊迫,他們必須在當晚離開蘭溪大隊。
牛車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土路上,黑暗中隻有微弱的馬燈搖曳在風中,卻也隻是照亮眼前半米地,使得文蕾、丁雁羽和其他幾個人都倍感緊張。他們首次執行任務,責任感和緊張感使他們無心交談。除了耳邊呼嘯的風聲,夜空中他們砰砰的心跳聲更顯得格外清晰。
趕車的老頭覺察到文蕾他們的緊張情緒,開始找話題跟他們聊天。
文蕾覺得老頭兒身上有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精氣神,便爬到了趕車位的另一側,和他並肩而坐。
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文蕾幾個人屏住呼吸聽著趕車老頭講述他所經曆的一切。
趕車的老頭是榆樹屯的於頭,本名於勝利,1918年誕生於黑省臨江縣,1936年加入黑省人民革命軍,因英勇作戰,晉升為八軍四師保安連三排排長。
保安連不算是抗聯的正規部隊,大多數士兵都是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主要任務是護衛師部。抗聯的生活充滿艱辛,披星戴月、忍饑挨餓是家常便飯,三五天吃不上飯也不足為奇。
於頭跟隨部隊轉戰各地,參與了攻打h縣的“窩頭堡”葉家窩棚的戰鬥,也參與了攻打日軍防守嚴密的黑河戰役。就是在那次戰鬥中,於頭身負重傷,部隊火力不足,被迫撤退到s國,而他則留在山中養傷。。
於頭當時受傷很嚴重,戰友們都以為他活不長了,臨走時一一和他告彆。
但於頭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待在山裡吃樹葉、野菜為生。
後來,被留守的連隊領導找到,於頭才算真正的活了過來,山裡沒吃沒穿,也隻剩下幾個傷兵,即使大家傷情慢慢好轉,他們追不上大部隊,再繼續下去隻能是死亡。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決定毀掉他們的槍支,然後返回家鄉務農。在回歸平民生活之前,他們立下了嚴格的紀律:一是堅決維護組織機密,絕不出賣戰友;二是堅決不與敵人合作,保持民族氣節;三是保守抗聯行蹤,維護組織安全;四是在有機會重新加入抗聯時,將繼續英勇戰鬥,堅決與敵人決戰到底。
就這樣,於頭回到了榆樹屯,重新當回了農民。
新華夏國成立後,於頭離開隊伍過久,他的這段抗聯經曆沒有得到組織的承認,也沒有享受到任何待遇。
然而,當s國與國內關係緊張時,於頭內心的愛國熱情再度被點燃。他開始遊走在邊界線上,憑借其不易被特務懷疑的身份,成功捕獲了一些特務。此外,他還救下了多名特種部隊和國安局的戰士。現在,他被國家安全局和特種部隊委以重任,負責掩護和協助潛伏人員完成任務。
當於頭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坦然和無私,文蕾能夠感受到他那顆熱血沸騰的心。
於頭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文蕾,她再次望向這位老者時,眼中充滿了敬意。他那高大的身軀並不寬闊的肩膀,給人一種堅定的感覺。
文蕾不由自主地從挎包裡掏出一個蘋果遞給於頭。“於爺爺,吃個蘋果解解渴吧。”
此時,文蕾已經消除了在黑暗中趕路的不適感,緊張的心情隨著於頭的故事而轉變為熱血沸騰。丁雁羽、肖青和其他隊員也有類似的感受。黑暗中,他們不再聽到彼此心臟劇烈跳動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熱血沸騰的感覺。
於頭將文蕾他們送到了距離黑河農場二十裡外的河灣鎮,那裡早已停候著一輛軍事敞篷卡車。
文蕾他們的行李並不多,幾人跟於頭告彆,隨後坐上敞篷卡車向黑河農場出發。
卡車駛離河灣鎮後,荒涼的北大荒出現在了文蕾的視線。
此時,文蕾才知道不是貧窮限製了想象,荒野會告訴你什麼是人生的淒涼。
卡車停在黑河農場,一夜沒睡的幾個人呆呆的望著眼前的場景,一排排茅草屋後,十眼都望不到頭的荒野。
開墾好的土地和荒野連成一體,一邊是綠油油的莊稼和菜園,一邊是能將人埋沒的荒草地。
接待文蕾和丁雁羽他們的年輕知青,劉紅梅,來自蜀城,是一位在黑河農場待了兩年半的老知青。她雖然隻有二十歲,正值花季年華,身著一套寬大不合體的舊軍衣,圓臉,一頭齊耳的學生短發,略顯粗糙的皮膚,黑黝黝的色澤,使她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而非一位女知青。
然而,當她笑起來時,雙眼生輝,親切陽光,自帶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氣質。
可文蕾不敢直視她,那一口黑省話中夾雜著濃重的蜀城口音,讓文蕾心虛和緊張。
喜歡穿越70帶兄弟姐妹一起下鄉請大家收藏:()穿越70帶兄弟姐妹一起下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