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幾年關外無事,有青牙軍在,建虜不敢異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入穩在杏山堡的日子顯然過得頗為無聊。
想必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渴望投入戰鬥了。
在場的另一位引人注目的將領是莊祖輝,他身材高大健碩,傳聞中擁有驚人的力量。
溫越記得當年自己初到山海關城時,莊祖輝曾主動上前與其比拚酒量。
不過,莊祖輝的酒品似乎不太好,稍微喝多了就會發酒瘋。
此外,還有寧遠城前任守備李安逸的兒子李秦收,和他的隨從吳總大。
他們都曾給溫越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光荏苒,過了這麼久,但這兩人的特點依舊鮮明。
李秦收仍然不喜歡暴露在陽光下,總是儘可能地隱藏自己的身影。
而那位笑容可掬的胖隨從吳總大,表麵上看起來和藹可親,但眼中卻時常閃爍著如同毒蛇般銳利的光芒。
看到李秦收和他的隨從吳總大。
溫越不禁想起了投靠他的錦衣衛百戶嚴審本,如今他實在情報局擔任高級職務。
溫越心中暗想,或許李秦收和他的隨從吳總大更適合加入情報局工作。
然而,當看到李秦收帶著自己的兒子李忠國一同前來時。
溫越意識到李秦收並無意投身軍旅,而是為了兒子的前途而來。
李忠國是個剛剛二十歲的年輕小夥子,身寬體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
至於其他在場的人員,溫越並未過多關注。
在交代完關於成立勤國營的事宜後,他讓常言錚將相關的文書資料分發給每位將領。
這些文件詳細說明了各將被編入勤國營的情況,他們的家丁和軍士將在戰時隨同出征,並享有青牙軍乙等軍的待遇。
實際上,這些新加入的將領和部隊被視為外營。
而溫越直接指揮的青牙軍則是核心的內營。
隻有在經過嚴格的選拔和考核後,表現出色者才有機會真正成為青牙軍的一員。
溫越提出的這一係列改革措施,實際上是對新加入集團的將領和部隊進行考驗、篩選和改造的過程。
隻有那些表現出色、符合要求的個體,才有資格進入青牙軍的內部核心。
而對於未能達標的人員,則將繼續留在勤國營中。
這也是溫越對於未來發展的深謀遠慮。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加入他的陣營,他必須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勤國營的設立,可以看作是一種試點或實驗,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和提升新加入力量的戰鬥力。
在場的將領們對此反應不一。
有些人,如張入穩,顯得十分豁達,他表示隻要能夠和建虜戰鬥,無論身處如何都無所謂。
而更多的人則是在認真閱讀文冊。
因為他們不僅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也在為兒孫的未來謀劃。
經過一番深入討論後,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方案具有可行性。
畢竟,在此之前,僅有屯堡屯戶才有機會加入青牙軍。
而現在,通過加入勤國營,他們至少獲得了一個爭取進入青牙軍的機會。
同時,他們也清楚認識到自己麾下家丁的特點。
雖然戰鬥力不容小覷,但普遍存在軍紀鬆弛、兵痞習氣等問題。
將他們暫時安置在外營,既能避免不良風氣影響到青牙軍的整體紀律,也有助於保護他們在溫越心中的形象。
至於手下的士卒們能否抓住機遇,通過考驗成為真正的青牙軍一員,那就全憑各自的造化和努力了。
……
崇禎三年五月初一日。
溫越正式創立了勤國營,吸納了約三千名舊軍士兵加入。
這些士兵均為清一色的馬隊騎兵,其中大部分是家丁出身。
為了確保勤國營的管理有序,溫越仿照青牙軍的建製,在勤國營內設置了鎮撫、撫慰等官員職位,並對旗幟、衣甲等進行了統一規定。
對於這個新興的青牙軍外營,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潛力,溫越有著不少期待。
同一天,溫越的幕府還發布了一份重要的公告。
宣布在關外地區乃至永平府,整個薊北鎮,甚至大明境內各地,設立“百家堂”,旨在廣納天下英才。
百家堂下設多個分支機構,包括劍士堂、匠士堂等。
分彆針對不同的技能領域進行人才選拔和培養。
根據公告內容,凡在刀槍劍戟、騎術、箭術等傳統冷兵器技藝上有卓越成就的人才,均可參加由幕府組織的“百家堂”考核。
一旦通過考核,即可獲得官方認可的劍士身份,並享有青牙軍乙等軍的待遇。
在華夏傳統文化中,劍被視為高貴和尊貴的象征。
因此,所有在冷兵器領域有傑出技藝的人才,都被尊稱為“劍士”。
對於這些劍士,幕府不僅會提供兵器盔甲等裝備支持。
而且在五年服務期滿後,還將授予他們溫越治下的軍戶戶籍。
並可以分配四十五畝熟田作為獎勵。
此外,他們獲得的盔甲兵器也將成為家族世代相傳的財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劍士並不一定非要直接參軍作戰。
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溫越效力便可。
劍士的等級體係分為三個層次:劍士、劍師和大劍師。
其中,劍士隻需技藝達到一定水平即可獲得稱號。
又細分為下等、中等和上等三個級彆。
劍師則要求文武雙全,不僅要有武學修養,也要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吟詩作書,如青蓮詩人一樣。
而大劍師則是真正的宗師級人物。
他們必須能夠著書立說,在四海有著名望,可以成為百家堂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