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處於上升期,他們善於學習和吸收新事物,絕非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僅依賴冷兵器的部隊。
遺憾的是,探查清國破難,夜不收還未歸來。
皇太極那邊什麼情況還不得知。
溫越看向朝安,問道:“老朝,我們能否進一步增加火炮的鑄造數量呢?”
朝安麵露難色:“大將軍,雖然我們不缺工料,但炮匠實在稀缺,這招募工匠,以及培養工匠太少太慢,若想加快速度,恐怕在工藝精細度上會有所妥協。”
溫越擺了擺手:“算了。”
他眉頭緊鎖,深感即使傾儘治下全力,也達到與整個國家的資源相匹配。
朝安觀察著溫越的表情,感到有些困惑:“大將軍,我們的火銃和大炮已經非常充足了,放眼大明,誰能擁有像我們這樣的火力?將近百門大炮啊,說出去都能讓人聞風喪膽,真是不可思議……”
溫越一怔,忽然一笑:“老朝,你說得對,這對建虜之戰,並非我們一家之事,是我過於急躁了。”
除了火銃和大炮。
軍工廠還製造了許多“萬人敵”,也就是手榴彈。
隨著火藥配方的改良,原本極大的手榴彈已經大幅縮小,能夠投擲得很遠。
未來在攻堅中,或許將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還製造了上百架千裡鏡。
這些都是軍中的寶貴裝備。
溫越心中激蕩著豪情,他走到窗前,遠眺外景。
無論未來的戰事如何他都將帶領青牙軍,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迎接任何挑戰!
……
內務之事完畢,溫越的重心還是放在軍隊新製上麵。
眼下一萬五千的兵力不夠了,得要繼續擴軍了。
在溫越的規劃中,青牙軍將分為幾個大營。
前朱雀營、左青龍營、右白虎營、後玄武營等。
以及中軍,中軍下轄護衛營、火炮營、騎兵營、哨探營、輜重營等多個營。
其中,除了火炮營、哨探營和護衛營可能人數較少外。
其餘營都是規模龐大的正規軍營。
特彆是輜重營,它是一個大型營,計劃編製五個千總,總人數超過四千人。
這樣一來,一旦完成軍營的編製。
溫越的軍隊總人數將超過兩萬人,甚至到兩萬五千人!
這不僅意味著需要對許多軍官進行晉升和任命,還需要招募和訓練大量新兵。
溫越的每一個決策都牽動著治下無數人的心。
尤其是自從他回歸之後,各方都在推測青牙軍會進行擴編。
果然,青牙軍擴編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強烈關注。
各屯堡居民們更是興奮不已。
因為大將軍擴編軍隊,他們都有機會加入了。
即使是不屬於溫越係派的他軍將領們,也開始動心。
隨著溫越的名聲日益響亮,青牙軍的戰績斐然。
他們都渴望加入這個勝利的集體,共同分享勝利的果實。
青牙軍的將領們則更加關心大將軍擴編軍隊後,他們將會獲得什麼樣的職位。
鎮撫局與參謀局正在仔細核對每位將士的戰功,這些記錄將成為未來晉升和任命的重要依據。
同時,上報給朝廷兵部的正式封賞,還尚未下達。
然而,青牙軍的將領們並不太在意朝廷兵部的決議。
他們更關心的是在青牙軍內部能夠擔任何種職務。
關於各營將官的任命,人們猜測炮軍營的主將非王鉤莫屬,騎軍營的主將則是高嚴,而哨探營的主將應該是熊一揚。
至於輜重營的主將,可能不再是朝安,因為他已經擔任了後勤局的局長。
在幕府八局初創時期,朝安曾身兼數職,但現在編製已經完善,應該會另選他人。
據說,朝安推薦了一位名叫孫截散的將領,來擔任輜重營的主將。
那麼其他各營的將官又將由誰擔任呢?
根據這次出戰的戰功來看,祖柏和張大春很有可能被任命為一營主將。
中軍護衛主將謝不冬雖然吵著要去前線。
但大將軍並不是那種任人唯親的人,考慮到謝不冬的戰功。
他不太可能成為前後左右四營的主將。
縱觀青牙軍中的各位將官,根據他們的資曆和戰功。
趙率教,馬名,鐘大成等甲等軍將官,都是擔任一營主將的有力人選。
其中,趙率教是極有可能被任命為一營大將。
雖然他很少外出,幾次大戰也沒有亮眼表現,但大將軍出征在外,能將後方安心交給他,可見對他的信任。
不過,隻要最終決定沒有公布,一切皆有可能變化。
……
在各方熱議和猜測之中。
崇禎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儘管休假的軍士還未歸隊,溫越卻召集了他的幕府主要成員,以及青牙軍中所有甲級軍和乙級軍的高級將領。
這時候已經是晚春,山海關,陽光強烈,天氣開始變得炎熱。
今天,將軍府的大堂裡人聲鼎沸,氣氛異常熱烈。
幕府官員和軍中將領聚集一堂,有的輕聲細語地交談,有的則高聲討論,聲音一個比一個大。
尤其是像張大春、沈其士這樣嗓門大的將領,他們的聲音在遠處就能聽到。
在大堂中,人群明顯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幕府官員,諸如周點柯這樣的文官。
另一派是軍中將領,每派內部又有一些細微的分歧。
還有隱隱一派,是中立派,如鎮撫局的盧一恩。
鎮撫局負責清正內務,監督他局。
這是其他七局,都不願打交道的存在,所以,眾人都隱隱避開他。
不過,不過大家如何分派。
討論的焦點都不離今天的會議主題。
相互之間也在打聽著大將軍召集他們,究竟要商議什麼重要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