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為人豪氣,樂交往英雄豪傑。
部眾來源有許多種,或是刀客,或是賊徒,或是馬賊,或是兵痞地痞等等。
山寨處於深山當中,山高密林,人煙罕至。
當地的官府對他們多長圍剿,均以失敗告終。
而且楚霸王不僅豪爽,心思也非常的縝密,知道“窩邊的草不能輕動”的道理。
他們這股賊匪不僅沒有在附近劫掠,反而買通官府,送糧米給附近百姓,讓官府百姓替他們掩蓋行蹤。
前些次溫越練兵剿匪,沒有將他們剿滅,未必就沒有附近百姓通風報信的緣故。
這放在水滸當中,簡直就是梁山水泊,宋江一類的人物。
而除了樂亭衛周邊的百姓,其他的地方的百姓,諸如永平、纜州、昌黎、盧安等地百姓深受其害。
楚霸王以及他的部眾,每次下山擄掠,或是大批一起行動,或是分成小股,又是搶殺豬羊,淫虐百姓。
一個穩定的後方,絕不能由這股賊匪肆意妄為。
溫越下令,務必要將這股賊匪剿滅!
而在發布剿匪告示之後。
參謀局就對於這些賊匪做出各自的剿匪計劃。
給青牙軍每部、每千總,定製相應的作戰方略,大軍出動,兵分多路。
剿滅“楚霸王”這股賊匪,隻是參謀局製定的多個剿匪計劃的其中一個。
根據夜不收的探報。
楚霸王等賊匪,如今還藏在寨內“歌舞生平”,並不知道青牙軍馬上要對他們動手了。
所以的計劃都給溫越過目之後。
溫越簽字,下達了出征指令。
……
此時,在山海關城北外的一處寬闊校場中。
正響徹著一聲接著一聲的喝彩。
大群大群軍士圍在比武場外,正看著裡麵兩個人比試。
在比武場的旁邊,豎著一座高台。
上麵坐著張大春,以及鐘大成兩人,他們身後還站著幾個把總。
在場中間進行比試的。
一個是張大春麾下的軍士,另外一個是鐘大成麾下的軍士。
張大春麾下的那名軍士叫做趙晟戎。
他年紀不大,看樣子才剛剛二十,卻長的頗為強壯,一眼看過去,就能發現他比旁邊的軍士要壯上一圈。
這時,他上身光著膀子,全身的肌肉如石塊一般梆硬有力。
一雙拳頭力量不小,打著對麵的對手,東倒西歪,根本扛不住一點。
看到這一幕,高台上的張大春哈哈大笑,對他非常喜愛。
讓張大春比較惋惜的是。
趙晟戎雖然不是新一批招入隊伍的,卻也是上半年開戰前夕招入新兵隊伍當中的。
又運氣不好,趙率教領著援兵趕往大寧的時候,趙晟戎沒有被選入,留守在後方,因此沒有參加後續的戰事,也沒有立功。
之後軍隊整編,趙晟戎就被編入了張大春的麾下。
而張大春雖然是一軍的千總,但在沒有軍功的情況下,他也不能貿然給趙晟戎升職。
現在隻能讓趙晟戎從普通軍士慢慢升職。
趙晟戎的武力確實不錯。
雖然沒有怎麼上過戰場,但對麵老軍的肅殺凶勢沒有嚇到他,反而在巨大力氣的拳腳下,被打下武場,不得不認輸。
見此,張大春的千總內軍士們,都是歡呼雀躍,極為興奮。
鐘大成的部眾們,則感覺丟了臉麵,人人的臉上不好看。
現在不是演習,進行的都是尋常的比試武藝。
可在雙方眼裡看來,這也事關各種千總部隊的榮耀。
這是溫越在軍中樹立尚武的方式之一。
之前的青牙軍中,不準私鬥,隻準在考核中比試高低。
後麵軍隊的擴張,人數越來越多,又考慮到軍士們平日內訓練艱苦,心中或多或少積攢了不少戾氣。
光是單單在考核當中,互相比試,難以消除。
故此,溫越放開了軍中比試規定。
從單人比武,到團體比武都有。
而且為了督促軍官們,軍士們也可以提出對長官比試。
當然,隻能越一級比試,否則越級過多,有傷軍官威望,損失時間。
趙晟戎以中上等技藝軍士的身份,擊敗了對麵上中等技藝的軍士,尤其對麵還是戰場下來的老兵軍官,實在是值得誇獎。
這次他挑戰成功,可以改為上等技藝軍士的身份。
由此,也可以擔任伍長的軍職了。
更重要的,對趙晟戎來說,他平日裡的夥食待遇就要上一個檔次,吃得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