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眾人心慌慌的,不敢在茶攤裡多呆,一個個抓緊時間離開。
剛剛人滿的茶攤,一會兒的時間裡就變得空蕩蕩的,隻是雪下得越發的大了。
午門之內,奉天門之東,
文華殿之南,這是文淵閣所在。
明成祖朱棣時,正式創立內閣製度,以翰林院講讀編檢官充任內閣成員,入直文淵閣,並預機務,參決政事。
而在愛修仙的嘉靖時,重用閣臣,命太監修葺內閣,從此內閣成為正式機構。
從天啟一年開始,閣臣先後有六人。
可是次輔劉一璟與另一名次輔沈?互相彈劾,皆稱病在家。
此時,內閣首輔葉向高,正在和其他三位閣臣韓爌,朱國祚、史繼偕談著話。
“這些日子遼東戰事越發緊了,從邊關發來的消息一封接著一封,隻是為何這幾日的消息卻一封不見?”
內閣首輔葉向高穿著一身絳紅袍服,眉頭緊皺。
朱國祚道:“或許是遼東戰事正在進行,情況緊急,無法傳遞書信?”
“希望是這樣吧。”
韓爌冷哼道:“哼,不過要我看這還不是重要的,等會殿前問話的時候,我希望大家還是要齊一齊心,彆再互相攻訐,不要像上次一樣,讓閹黨鑽了空子,往遼東派監軍了!”
內閣當中也不是團結一心的,之前另外一名閣臣沈?,就是實打實的浙黨,然後就被東林黨的劉一璟,直接彈劾,說他弄兵乾預遼事。
導致兩人弄得不可開交,陛下煩不勝煩,最後魏忠賢趁機下場,往遼東派了好幾個太監監軍。
而那些太監監軍,無一不是他的“五虎、十狗、四十孫”,其目的就隻有兩個:撈錢、掌權。
這是內閣眾人不想看到的事情,神宗時期就派太監高淮去征收遼東礦稅,結果致使遼東百姓不滿,根基遭到破壞,以至於綿延至今。
葉向高對韓爌的態度頗為不滿。
韓爌遼東戰事不提,現在他們麵前提起這事乾嘛?還不就是在黨爭麼?
不過韓爌說得也有理,相比於內部黨爭,閹黨才是他們的大敵。
“好了,就這麼說吧,待會還是用老理由。”葉向高道。
眾人臉上不見表情,但心裡無奈。
每次陛下問話的時候,內閣都是一句話:
請陛下放心,巡撫王化貞與經略熊廷弼珠聯璧合,並無一絲不諧。
而建虜兵少糧草不足,必然不能持久,定會不攻自破。
隻是這話說一次兩次還好,三番五次這麼說,彆說陛下不信了,就算他們心裡也都有些氣餒了。
眾人商議完畢,就要起身,離開文淵閣。
便在這時。
突然有司禮監太監在外喊道:“諸位大人……”
司禮監是魏忠賢負責的,韓爌不耐道:“行了,知道了,是皇上召見我們吧,我們這就過去!”
“回大人的話,不僅是陛下召見,更是遼東發來了信息!”
那名太監恭敬地低著頭,臉上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遼東大敗,廣寧城陷,巡撫王化貞和經略熊廷弼,無奈退回山海關內,建虜連破四十餘堡,數以百計墩所,整個遼東將要陷落敵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