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漢安軍這支隊伍從京師雒陽出來已經行軍一個多月了。
雒陽到上郡,沿著官道路程不過千五百裡地,但道理崎嶇不易行,漢安軍周遭又沒友軍護衛側翼安全。
舉目四望,身邊不是虎視眈眈的各郡縣兵馬,就是不懷好意的邊軍。
大漢邊軍戰力不俗,不過在沒確定漢安軍對自己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之前,邊軍也不願輕啟戰端。
——畢竟漢安軍也有強大的靠山,而且還是天子劉宏欽點的兵馬。
涉及麵太廣,得綜合考慮清楚了方方麵麵的因素,各邊軍將領們才會明確選擇如何去麵對這支行事邪魅的軍隊。
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裡,朝廷已經下令調西域戍己校尉董卓內調,為雁門郡廣武令。
另派戰力不俗的張奐為護羌校尉,統管幽、並、涼三州的對鮮卑、氐胡、偶有反叛的匈奴小部落等諸般軍務。
文呈的漢安軍,名義上就屬於護羌校尉張奐帳下。
但漢安軍向來不服王化,張奐指揮不動文呈,卻也不給文呈撥付一兵一卒,不給文呈一顆糧食、一把寰首刀,完全是一副不聞不問、不理不睬的態度。
——漢安軍就是後娘養的,哭也沒奶吃。
文呈接掌了“千麵”之後,對朝廷裡的各種傾軋、各方勢力背後的較量情況,了解的更深。
一日,收到一封邀約赴宴的請柬之後,文呈喚來千麵的卓副統領商議。
“以屬下看來,統領還是不要去晉城為妙。”
卓副統領眼中隻有“大統領”才是自己的上司,並不認什麼指揮使、將軍之類的軍中職務。
“哦?還請卓副統領仔細分說一番。”
文呈想知道原因,畢竟自己還是想去拜訪一下晉城王氏家族……這可是延續了上千年的世家門閥,真正的頂級氏族!
潁川袁紹家、荀彧家牛不牛?在王氏麵前,這些都屬於“暴發戶”一般的存在。
頂級士族屹立不倒上千年,才能吹自己“俺祖上也曾經闊過,至今俺家也不賴!”
也隻有孔融在王氏麵前,才不用自卑。
文呈並不是想攀龍附鳳,而是以後自己要想經營上郡,必定離不開一個關係良好的晉城王氏的支持。
——至少王氏不能是自己的敵人。
否則無論是從政治上、士林輿論上,從軍事角度、經濟角度、還是物資交流交換、物資運輸等等方麵去考量,自己都會很被動。
晉城太原)王氏,這是一個巨無霸一般的存在,其家族深耕北地上千年,樹大根深、枝繁葉茂。
其觸角早已深深地滲透進了北地的各個角落,王氏的實力有明有暗,任憑誰也無法將其連根拔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行。
“晉城王氏,地望地方上的名門望族)二十有一,王氏居其首。
現任家主王朔,時年四十有三,家傳經書《尚書》又稱《書》、《書經》,是史上第一部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之彙編。
《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我朝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
卓副統領繼續道“王氏家族分支極多,代有人才出。”
說到此處,文呈算是徹底明白了王氏的可怕了秦國名將王翦、王賁,是王氏十八代子孫;王昭君,是王氏子孫。
文呈還知道卓副統領所不知道的唐代王昌齡、王之渙,也是王氏子孫……
這些都是後世人比較耳熟的人物,都出自於晉城王氏。
其它比這些名人更牛叉的王氏子孫裡麵的大人物,真的是數都數不過來!
卓副統領拱手一禮“大統領出身於益州,初掌一股地方勢力,這在王氏眼裡,大統領不過是嶄露頭角的小角色罷了……呃,還望大統領原諒屬下說話太直。”
卓副統領總結道“大統領何必去仰人鼻息、甚至是自取其辱呢?”
此言有理。
但與王氏交好關係重大,自己到底去還是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