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手中拿的那把閃爍其華的寶劍,叫棠溪劍,可以彎曲一百二十度,還能彈回原樣筆直如新,根本看不出有彎曲折疊的痕跡。
這是號稱排名第一的寶劍,完全吻合司馬遷在評價寶劍排名時,強調的四個字:強、硬、韌、彈。
據說當時普通兒童就可以拿著它,輕輕一揮,人頭就落地了。還有就是對方不管是什麼兵器,隻要直徑不超過十厘米,棠溪寶劍就把對方的兵器就會直接削斷。
後來李隆基派出重兵圍剿整個棠溪縣城,十裡棠溪十裡城轉眼夷為平地,把所有的工人全部殺光,工人的家眷也斬草除根。鑄劍的設施一並摧毀,有關鑄劍的文獻全部燒掉。至此,棠溪寶劍的冶煉技術再也無人知曉,就此失傳。
根據周圍百姓們的裝束,還有這把劍,以及驪山這個地理位置,能推算出,眼前所見,正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一次閱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截止清末)。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對於一個古代帝國君王來說,用兵與祭祀,都是國之要務,而閱兵,更是體現帝國威嚴的大事,來不得馬虎。
然而上官知道,李隆基的這場空前絕後的大閱兵,卻是臨時組織的,並且根據史書記載,一會兒就要出事了。
因為就在剛剛不到四個月前,這位年輕的大唐皇帝,就是以後開創了著名的開元盛世的這位,才通過另外一場政變,殺死了試圖篡政謀反的太平公主,鏟除了他親爹唐睿宗李旦的所有黨羽,這才有了現在上官和金毛雞看到的這個場麵。
在此之前,李隆基連“朕”都稱不得,隻能自稱是予。
《舊唐書》中記載:“八月庚子,帝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五日一度受朝於太極殿,自稱曰朕……皇帝每日受朝於武德殿,自稱曰予,三品已下除授及徒罪並令決之,其處分事稱製、敕。”
眼下肯定剛稱“朕”沒多久,他迫切地希望可以通過這場盛大的閱兵儀式,立威。
立新皇登基之威,立鏟除異己之威,立胸中陰霾終於一吐而快之威,也立天下百姓的信心和希望之威。
李隆基小時候親眼看見武則天是怎麼在神龍政變中被逼退位的,這在他年幼的心裡種下了政鬥的種子。
神龍元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神龍政變),逼迫李隆基的祖母、一代女皇武則天退位,最終唐中宗李顯複位,然而五年後的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卻被他的妻子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
在此危急形勢下,時為臨淄王李隆基一躍而起,率領軍士們,在他的曾祖父李世民曾經發動政變的長安城玄武門外,再次發動政變(唐隆政變),斬殺了韋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隨後支持自己的父親、唐睿宗李旦再次複位。
兩年之後,李隆基他爹讓位給了他,不過這個位子坐得十分不牢靠,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朝七位宰相,竟然有四位是太平公主的人。
政治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這位年輕的帝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血淚自知。
八年四次政變,李隆基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基本都在跟女人們做鬥爭,看著彆人鬥祖母,自己鬥完堂姐鬥姑母,鬥完姑母還得解決姑母留下的各種勢力。
唐朝的女人們真的都是狠角色。
但是上官流霆並不知道,縱然他熟讀曆史,如數家珍,倒背如流,等親臨曆史的時候才發現,史書上所沒有寫的,才是那個時代隱藏於千古的重大隱秘。
公元713年,跟他莫名其妙在度朔山睜開眼睛的常世時間,相隔594年。
還有差不多90年,師姐原傾璃和師哥歐陽熏才會出生。
而星璿,得再有180多年才能呱呱墜地。
至於那場奇絕古今、曠日持久的與魔大戰,至少還得再過大幾十年,因為那時候說起這場戰爭,師父有時候用五百年前,有時候用五百多年前來形容,這個“多”多出來多少,就真的不好說了。
所以現在去法門寺沒用,任壇主還沒有埋下那個所謂的至寶。
麻辣雞,上官在心裡悄悄問候著任千殤的女性長輩們,你的執念是大唐,就莫名奇妙把我卷到這裡麵來,所以,到底來這裡現在要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