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上官決定將自己的無形之氣定為“晷”。
這絕不是一時衝動,是經過幾番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晷”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以及定時刻的儀器,它的樣子多為一個石製的圓盤,和中心與圓盤保持垂直角度的一根銅針。
這個圓盤稱為“晷麵”,銅針叫做“晷針”。太陽照到晷針,會在晷麵上留下日影,古人說“立竿見影”此之謂也。盤的四周刻有刻度,稱為晷度。
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使針影落處在不同的刻度上,就能確定時間,所以又有“晷度隨天運,四時互相承”之說。
後現代紫禁城保存的都是清代製造的石質赤道式日晷,它安放在須彌座上,呈南高北低狀,使晷麵平行於天赤道麵,指針與地球自轉軸平行,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所以,晷在特殊的位置和特殊的時刻,同時兼具了時間和空間兩個概念。
“那麼,如果用宇宙母氣鴻蒙陰之氣描刻出一個晷,此晷又涵蓋了時空,將來定是會有大出息!”上官對這個想法非常自信。
再起個名字吧!這世間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彆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總結起來皆是回天乏術之苦。
即將描繪出的晷,就叫回天晷吧。扣角負晷,無羨昔人;轉海回天,複聞今日。
願有天可逆轉乾坤,回天有餘,永離萬苦!
但是,縱然把這鴻蒙陰之氣祭器想象出諸多障礙和困難,真正實施起來去也超越想象出來的千萬倍。
上官確定了回天晷的形態,牢牢地刻印在腦海心田神識中,然後以此為參照物進行描刻和錘煉。他手握悟道菩提子,讓自己的靈覺沉浸在一種大道茫茫的空靈的境界。
在心中不斷描繪著屬於回天晷的圖紙,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鴻蒙陰之氣聚集在如石上方,凝聚成了一個烏玉般雞卵大小的晷麵,他能感受到烏光在體內的閃閃轟鳴,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上官還是不太滿足,因為這回天晷現在空有晷麵,並無晷針,也無承載晷的柱基。
“柱基倒是容易,晷針卻需要極為細致的描刻。”上官自言自語道。
他再次開始了艱難漫長的描刻功夫,雞卵大小的晷麵下麵,慢慢幻化出了一個小小的柱基……然而就在描刻最後的晷針的重要時刻,上官忽然一念之差,已經聚集成回天晷雛形的鴻蒙陰之氣在體內“砰”地一聲爆裂開了。
整個回天晷毀於一旦。
上官氣餒地身子向後一倒:“這樣不行!在體內描刻太難了!尤其是晷針,稍有不慎就會前功儘棄,得切實想出個辦法才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