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以前看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麵攻城都是架著梯子往上懟,城上隨便砸點東西下來都可以砸死一大片,當時他還在納悶,這古人也特麼太蠢了,哪有這麼攻城的?
人命就算是再不值錢,也沒有這麼無意義的消耗的道理。
此時見到蒙古大軍攻城,才算是真正明白,架梯子硬懟純粹是扯淡。
紫陽縣城牆也不高,最多五六米,架梯子也不是不行,但是那個傷亡…
蒙古大軍此次動出動了懶虎軍一個千人隊,在加上投降的金軍上萬人,還有一支兩千人左右的遊騎兵在周圍遊弋。
按說以一般的攻城套路,先讓抓來的民夫蟻附攻城,消耗城內守軍的守城器械,等把守軍耗的差不多了,在出動精銳一鼓作氣,以蒙古軍隊的戰力,拿下這麼個小城是十拿九穩的事。
但是,他們第一波就出動了懶虎軍。
這讓張偉非常好奇,蒙軍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此時城上箭如雨下,上千名懶虎軍靜立原地連手中的盾牌都懶得舉一下,弓箭射在懶虎軍陣之中,就如茅草落到了石頭上,半點波瀾都沒掀起,一波弓箭下來,隻射翻了幾個推車的民夫。
咚咚咚!
鼓聲響起!
民夫們硬著頭皮開始往前推車。
這攻城車可以視作一個大型的折疊梯,由四根粗大的原木做主梁,中間是一層一層的樓梯,兩邊都用厚厚的木板蒙住,最前端掛滿了沙袋,下麵有六個車輪,尾部還有一個巨大的絞盤,可以升降樓梯高度,一旦被這頭戰爭怪獸貼近城牆,下方就有源源不斷的兵力往上輸送,守城方應對稍有不力,就得點一首涼涼送給自己。
等攻城車前進了一段距離,懶虎軍才動了,鼓聲一變,軍陣潮流一般散開,分為十股,靜靜的跟在攻城車後麵,隨時準備登城。
紫陽縣是小城,也沒有護城河,城外挖的壕溝,拒馬之類的不能阻擋大軍前進分毫,在遊走的蒙古騎兵掩護下,密密麻麻的民夫頂著滿天箭雨三兩下就將壕溝填平了。
城頭開始有慌亂的跡象,在與蒙古騎兵的對射中,居高臨下的金軍居然沒有占到半分便宜,城頭不時有慘叫聲響起,而奔走騎射的蒙古遊騎卻鮮少有落馬的,顯然在單兵素質上,金軍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十來架攻城車當先駛近城牆,民夫奮力攪動絞盤,哢哢聲中,攻城車升到了與城牆持平的高度。
攻城車後麵的懶虎軍開始登車,一副以木板做護欄的木梯斜斜升起,在下方民夫的拽動之下,哢嚓一聲搭到了城牆上。
張偉離的遠了點,看不清具體戰況,但是以他的視角,模模糊糊之中,似乎是看到了一頭在水裡懶散遊動的巨虎,抖動身軀隨意探出兩隻爪子往上一搭,整個身體就從水裡蹦了出來。
“好軍勢!”
張偉讚歎了一聲。
這一招應該叫澤裡脫身。
懶虎軍軍勢已經得了八卦之中澤卦的精髓。
澤卦,易經名卦之一,這個卦是同卦,上澤下澤相疊相連,澤為水,兩澤相連,上下隨和,兩澤相疊,團結一致。
看情況,這才是張可提說的真正的疊浪勢。
張偉暗自感歎,這軍勢果然與五行八卦有關,懶虎軍隨意一動,就將以八卦之中的澤卦體現的淋漓儘致。
但見隨著懶虎軍登城,以十人為一組,互相交替掩護,一波一波的往前推進,將城頭的金軍打的節節敗退,不到十分鐘就占領了一小段城牆,下方還有一股股援軍逆流而上,如開閘的洪水一樣衝刷上去,上千人就像一個整體,猛虎下山,一撲就將獵物按倒在地。
這感覺給人一種異常突兀的空間錯覺感,猛虎明明是逆流往上,卻顯得勢如破竹,上下顛倒,仿佛那隻猛虎是在下山捕獵一樣。
這是雙方實力相差過大,紫陽城在懶虎軍勢之下,實在是不值一提所造成的。
氣勢上就輸了,還怎麼打?在懶虎軍攻擊之下,紫陽城就像一隻擋車的螳螂,隨意一動就可以將其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