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千年古都,長安城現在即便是破敗了,那也還有數十萬人口。
這麼多人要吃飯,關中平原近幾十年又屢遭兵亂,田地種植率極低,遠遠滿足不了長安這座大城所需,那麼糧食從哪裡來的?
一部分來自蒙古帝國的占領區。
近些年,由於窩闊台繼位之後傾向於漢化,所以在宰相耶律楚材的主持下,正在全力恢複治下的農業生產。
長安府往北就是鹹陽,銅川,延安,榆林,這些地方乃是當年大秦的基本盤,俱都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水網密布,稍加利用就能產出大量的糧食。
目前這些地方的農業基本上已經恢複正常,再加上更往北的山西也早就落入蒙古帝國手中,那裡也是產糧區,所以以前長安是不缺糧食的。
亂世之中,糧食最重要。
長安初定,農業還未恢複,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需要外地運糧。
有需求就有買賣,於是就有大大小小的糧商把北地多餘的糧食運到長安,賺的是盆滿缽滿。
還有一部分是從宋境運過來的。
陳倉道往下就是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富饒無需多說,張偉大散關防禦使就有一個重要職責,那就是管控流向蒙金兩國的戰略物資。
糧食當然也是戰略物資之一。
金國雖然操蛋,但是大宋朝目前還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朝中君臣意見也很統一,那就是:
“即便是金國在操蛋,也得儘量保一保,就算大金國把在蒙古人那裡受了氣都撒在了大宋,那也得給它輸血,儘量讓大金朝多頂幾天。”
所以蒙金兩國在關中平原大戰,來自四川的物資其實是一直都在暗中支持金國的。
張偉的大散關防禦使其中一項重要職責就是,既要保證輸出的物資滿足金軍抗擊蒙古帝國所需,又不能讓金軍過於做大,危及三關五防的防禦體係。
當然了,這就需要一個非常精準的計算度,涉及了蒙金兩國軍事政治的方方麵麵,以張偉一個大老粗當然搞不定,所以這些事以前一直是鐘祥在乾。
如此長久下來,在長安城的糧食市場,就形成了兩方勢力,四大糧商共存的局麵。
兩家來自宋境,東家俱都是成都平原的大地主,跟四川製置使趙彥呐關係匪淺。
一家來自延安府,也是當地的大地主,除了向長安供糧之外,這一家還是蒙古大軍的糧草供應商,在窩闊台那裡都能說的上話的那種,是與蒙古帝國糾扯極深的漢人大貴族。
最後一家張偉還非常熟悉。
就是程家。
作為世家豪強之一,程家在隋唐之時就是北地有名的大族,後來族中又出了一個程咬金,有唐一代,程家可以說呼風喚雨也不為過。
要不是後來大唐出了一個黃巢亂殺了一通,程家在北地說不定還有多風光呢。
“程家!”
聽完陸豐的解釋,張偉沉吟了半晌。
這程家主要經營山西方向,其船隊極為龐大,不但運糧,還是波斯商人的主要供應合作商,暗地裡還與大宋朝不清不楚,糾扯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