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對於這座書庫也極為重視,在這普通勞苦大眾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甚至還分門彆類的把藏書整理的極為有條理。
張偉按照目錄條一個書架,一個書架的找過去。
夢溪筆談隻是開胃菜,後麵還有九章算術,周髀算經,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齊民要術,水經注,天工開物,等等華夏先人的智慧結晶。
九章算術成書於漢代,是中國古代數學的最經典的著作,內容涉及分數、比例、麵積、體積等數學問題,混過幾天大學的張偉甚至在一本注解上看到了微積分的題目。
周髀算經成書於漢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數學著作,主要討論了天文學和數學問題,如勾股定理等。
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至漢代,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之一,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漢代,是中國最早的藥物學著作,記載了數百種藥物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齊民要術由北魏賈思勰所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詳細記載了農業生產技術、農具使用、作物栽培等內容。
水經注由北魏酈道元所著,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理學著作,詳細記載了中國各地的河流、山川、地貌等地理信息。
天工開物雖然成書於明代,但其內容反映了南宋以前的科技成就,詳細記載了農業、手工業、冶金、紡織等領域的生產技術,這個時代已經有人總結了出來,成書隻在早晚之間。
“好,好,好!”
張偉是個大老粗,看書隻看了個大概,正尋思著怎麼把這個書庫的價值最大化,安靜的大殿裡突然傳來陸豐興奮的叫好聲。
尋聲走了過去,隻見大宋舉人正捧著一本古樸線裝書看的手舞足蹈。
張偉探頭看看一下。
武經總要,煉鋼篇。
鋼就是鐵的加強版,彆看後世一句鋼鐵就將這兩玩意兒總結出來,實際上從鐵到鋼,那就是文明等級的跨越,是劃時代的進步。
人類發展,如果從技術層麵來定義,那就隻有三步。
從青銅時代,到鐵,在到鋼。
這一劃分,直到後世工業革命之後科技大爆發,各種合金材料被製造出來,人類才走到了文明的第四步。
按後世考古發現,公元前兩千年就有鐵器出現,而發現鋼的最早年代是公元前五百年。
也就是說,從鐵到鋼,人類曆史足足探索了一千五百年。
這本武經總要乃是北宋時期大學問家曾公亮跟丁度合力編寫的一部科學巨著,裡麵的練剛篇就詳細的記載了炒剛法的所有步驟。
“真是妙啊,原來鋼是這麼造出來的,學生真是大開眼界,大開眼界啊。”
陸豐如癡如醉的翻看手中的線裝書,狀若瘋狂。
張偉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信息傳播是極為困難的。
偶爾有聰慧的先人偶然間發現了某一種領先時代的技術,並且將其傳承記載下來,那絕對是概率中的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