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不置可否的看了他一眼。
“你家其餘人呢?在長安安家了嗎?”
那人一愣,之後反應過來,連忙抱拳行禮。
“啟稟校尉,我家有點資財,所以在長安買了一處宅子安頓族人,族長上次知道違了校尉軍法,所以很是自責,所以讓吾等過來投軍,有大禮奉上。”
“大禮?”
“有多大?”
人家既然投靠,張偉也沒有不收的理由,不過對於他說的大禮嘛,其實也不是很在意。
“校尉,可否借一步說話?”
那人見張偉的樣子頓時急了,族長讓他接近張偉,尋機投靠,機會就這麼一次,能不能抓住,就看他的本事了。
“你有什麼事快說,我哪有空跟你掰扯,要參軍我也歡迎,要是一些繩營苟且之事,彆來煩我。”
張偉正待轉身走人,沒想到那人兩步走到他跟前,輕聲說道:
“校尉,我家有鹽,大量的鹽,要多少就有多少的鹽。”
嗯?鹽?
張偉終於來了興趣。
“你叫什麼名字?”
那人大喜,知道機會來了。
“在下吳桂,校尉,我家乃是世代鹽商,有一條路子可以搞到大量的鹽,隻要校尉需要,可以獻給校尉。”
原來是個鹽商。
這一下就連身後的黃藥師跟陸豐都忍不住了,鹽這個東西,重要性不需多說,用好了,財源滾滾,張偉以後都不用為錢發愁。
“你跟我過來。”
吳桂心中狂喜。
“校尉,我們家在河西走廊上能搭上吐蕃大貴族的線,有無限的鹽供應,這條門路我家經營了上百年,保證無憂。”
吐蕃就是後世的青海,就是青藏高原。
青海有鹽,這個張偉當然知道。
青海的鹽湖有好幾個,那些鹽撈起來,無需加工,當場就可以賣,那個量大到什麼程度?
就這麼說吧,把中國上下五千年來所有人都集中到一起也吃不完的那種量。
說是無本買賣也不過分。
“你把你家族長叫過來,就說我晚上有事找他。”
吳桂抱拳又行了一禮。
“標下收到。”
等吳桂走遠,陸豐迫不及待的對張偉道:
“校尉,這吳家,我看可以拉攏。”
自東漢桓寬寫出鹽鐵論開始,幾千年來華夏關於鹽鐵這兩玩意兒就是一直是官方經營,民間哪怕是沾上一點,都是殺頭的重罪。
不過利益有多大,就有多少人會鋌而走險。
上下五千年,私鹽販子簡直不要太多。
鹽商,自古以來就是提著腦袋在做買賣,曆史上最著名的兩個鹽商,一個叫黃巢,一個叫張士誠。
都是造反大佬,都差點得了天下。
這吳家能從金蒙戰場上脫身出來,要是鹽商,那就說的通了。
不過張偉心裡其實也不是很重視。
隻要打通了河西走廊,要鹽還不是簡簡單單?
說到鹽鐵,張偉下意識的往北邊看了一眼。
西邊有鹽,那北邊就有鐵。
陝西北邊的山西煤鐵在後世可是非常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