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師到長安也有一段時間了,關於接下來如何治理也有了個大概的計劃。
首先就是城牆。
長安城牆本來就年久失修,破破爛爛的,後來又被張偉砍了一刀,就更爛了。
一座城池,沒有城牆怎麼行?所以第一個必須先把城牆修補完整。
其實按張偉的意思,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也不用等多久,最多兩三個月,他大軍練成,到時候想打那個就打那個,還要雞毛的城牆啊?
不過此言受到了幾乎所有手下的反對。
城池,必須要有城牆,不然長安民眾沒有安全感。
最後還是張偉妥協,既然大夥兒都要修,那就修唄。
要修城牆,就需要大量的民工,這個好解決,長安現在有的是人,隻要肯花錢,就可以請到足夠的人手。
這也是張偉最後同意修城牆的另一個原因。
以工代賑,曆朝曆代處理流民最好的辦法。
直接發錢發糧食不可取,這樣容易滋生懶漢,得給他們找活乾。
“傳令下去,本府令要重修長安城牆,長安附近各村各鎮,但有石匠,窯匠,木匠必須全部征召,還有需要民工若乾,按月結算工錢,絕不拖欠。”
“大人放心,我這就吩咐下去,保證不需半天,就可以把消息傳遍全城。”
劉波接過黃藥師的手令,揮手叫來一個手下,讓他快點去找人卷抄,然後將告示貼滿全城的官府公示牌。
嗯!
除了城牆要修,還有長安一百零八坊也要儘快重新規劃。
長安如今還算完整的坊市隻有四十餘座,其餘的要麼完全毀於戰亂,要麼隻剩下殘垣斷壁,都是些隻能勉強能住人的危房,破敗不堪,完全沒了當年萬國來朝的神都風采。
按張偉的要求,這一百零八坊都要重建。
這麼大的地方,清理起來也是一個大工程。
所以又需要大量的民工。
還好長安現在有人。
要是張偉心狠一點,這種事在曆朝曆代就是徭役範疇,隻要一紙令下,就可以免費征召到無數苦力,要是在心狠一點,就連飯都不用管,官府威嚴所到之處,普通人還不是得乖乖的自帶口糧來乾活?
不過張偉可做不出來這種事,規定隻要來給他乾活就給工錢,而且給的比市場價還高了一點點。
包吃包住,給工錢,這兩個條件一拋出去,黃藥師一點都不擔心招不到人。
長安城內安排完畢,最後是長安城外。
張偉要種糧,關中平原土地肥沃,倒是極為適合,如今流民們大部分都已經分配完畢,有的村鎮已經在開始種秋小麥了。
但是要種糧就得有水。
關中平原不缺水,涇河渭河裡有的是水,缺的是怎麼把水從河裡引出來澆灌農田的水利設施。
這個也好解決。
關中平原曆經各個朝代的治理,已經有了完備的水利係統,隻是由於連年戰亂,大部分都荒廢了而已。
所以黃藥師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需要儘快把這些水利設施都重新利用起來。
水渠水溝必須儘快讓人清理出來,還有最重要的水車也要安排人造。
關於水車這個東西,遠的不說,就說大唐之時,涇渭二河兩岸就布滿了水車,當年這些水車日夜不停的從河裡將寶貴的水資源抽離出來,然後輸送到關中平原每一處土地。
這也是黃藥師要征召長安附近所有石匠,木匠,窯匠的原因之一。
石匠窯匠修補城池,木匠就得集中起來優先造水車。
事情多如牛毛,一時間就連黃藥師都有種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挫敗感。
“這就是他說的家國天下嗎?”
黃藥師想起寶音書院門口的那副對聯。
家國天下,家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