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弩也阻止不了拜火教教民聖戰的狂熱。
“殺光漢狗。”
“殺光漢狗。”
隴山古道口,瘋狂的拜火教教徒手裡拿著簡陋的武器,滿臉狂熱,悍不畏死的衝向董福象軍陣。
董福象冷笑。
“布衣衝甲兵,找死行為,不解釋。”
啾啾啾!
漢軍軍陣後方一連串的箭矢破空之聲響起。
董福象回頭看了一眼。
幾百名蒙古士兵不知什麼時候來到了軍陣後方,此時正彎弓搭箭,已經完成了第一輪拋射。
“大人,千夫長說追殺潰逃的敵人,他五百人就夠了,叫我們來支援你。”
一個蒙古百夫長過來給董福象敬了個禮,然後大手一揮,下馬臨時充當弓箭手的蒙古騎兵們連忙開弓又射了一輪箭雨下去。
董福象點頭。
以蒙古鐵騎的實力,在曠野之上追殺幾萬個逃跑的布衣拜火教徒,五百人確實夠了。
蒙古人作為馬背上長大的民族,對於箭術那是刻在骨子裡的。
方才兩輪拋射,時機把握的很準。
一千多根箭矢幾乎是不分前後的從天而降,落在了衝鋒的拜火教教民軍頭頂。
隴山古道口狹窄,敵人人挨著人,箭矢命中率基本不用考慮。
這兩輪拋射戰果極為豐碩。
衝鋒的拜火教教民軍當場就倒了一地。
“弓弩手自由射擊,擂鼓,我長安兒郎,前進。”
“一二一,一二一。”
咚咚咚!
鼓聲與腳步聲相合,千人軍陣一往無前的緩步走向瘋狂衝鋒而來的教民軍。
“豎盾,刺!”
在雙方接觸的一瞬間,董福象的軍令如期而至。
這次西征探路,董福象帶的可是正兒八經的戰陣盾牌。
以紅木為主體,桐油刷了一遍又一遍,外邊還要蒙一層鐵皮的盾牌。
即便是硬扛重騎兵正麵衝陣也能頂住的軍盾。
前排盾兵聽到軍令,毫不猶豫的雙手持盾,往地上重重一杵。
數十麵盾牌並排攔在隴山古道口,幾乎將整個通道擠滿。
盾牌兵後麵,數百杆長槍斜指前方,三棱型的破甲錐寒光閃爍,槍頭微縮,蓄力欲刺。
刺!
在拜火教教民端的竹槍戳到盾牌上的一刹那,董福象毫不猶豫的下了刺殺的軍令。
數十杆長槍槍頭收縮了一下,然後狠狠的往前刺出。
漢軍軍陣前排清一色的都是大宗師修為。
三棱型的破甲錐槍頭長達一米,槍杆長兩米,整根大槍三米多長,在槍術高手手裡,一槍出去,刺穿幾個人的身體不在話下。
數十位大宗師全力一槍下去,簡直就是摧枯拉朽。
這幫幾個月前還是遊俠兒浪蕩子的漢軍手臂抖動,帶動槍杆持續旋轉,功力深厚的當場就把刺中的人體抖的四分五裂。
僅僅一槍出去,就把瘋狂衝鋒而來的拜火教教徒戳死一大片。
“收槍,在刺!”
董福象軍令如山,漢軍第二槍如期而至。
張偉對手下是極好的。
不論是錢財方麵,還是武藝方麵。
長安遊俠兒們本來就是好勇鬥狠的武夫,再加上張偉這個巔峰武聖全力展示自身所學,這幾個月遊俠兒們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