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電視台的人已經出發,八點半左右,陽光燦爛,已經到大劉村。
這次采訪,當紅的主任錢孫李親自帶隊,小風衣,半高跟鞋,秀發披肩,小金絲眼鏡。
舉手投足間,氣場十足。
按理說,這次投票是小事,用不著她親自出馬,但事關風華村,她下意識反應就應該走一趟。
自己就依靠風華村和喬宇的各種新聞,平步青雲,從實習小記者,一下子坐上主任的位置。
這次,喬宇應該也不會讓自己失望吧。
但是,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次投票,明麵上是兩村合並投票,事實上,風華村那邊已經申明,不希望合並。
投票隻是大劉村內部,和喬宇以及風華村,毛關係都沒有。
而且,接到劉琦玉等人的通知,需要到中午才過來。
也就是說,電視台八九個人,就得在這等著曬太陽。
一群人正站在路邊觀望,三輛大貨車從遠處過來,越過大劉村,直奔風華村而去,車都是雙層鐵欄杆。
“這是要乾嘛?”大劉村有人疑問。
“這你都看不懂。”立即有人賣弄地回答:“這是裝豬的車,李二歪朋友也有一輛。”
李二歪是常年生豬收購的,不過,這是小打小鬨,這種大量收購肥豬的車,他用不著。
事實上,在大規模養豬之前,這種大貨車,新安縣很少見。
“風華村要賣肥豬?沒聽說呀。”
大劉村的人麵麵相覷,就在這時,風華村那邊大喇叭裡傳出夏建秋的聲音:“各位村民請注意,今天肥豬出欄,大家幫忙裝豬,在豬場工作的,請立即到位。”
“叫我們呢,快點過去。”
羅東和另一位中年男人,帶著三位婦女,急匆匆走過兩村之間的小橋。
他們都是在風華村豬場上班。
“到那邊采訪。”
錢孫李眼睛一亮,揮了揮手,風華村本來就是先進,新聞焦點。
見一群記者都過去,大劉村的其他村民立即緊跟。
看熱鬨,是華夏民族的本能。
風華村豬場,大門敞開著,裡裡外外,很快就站滿了圍觀的村民,有風華村,也有大劉村的。
豬場還沒有到完全健全時期,抓豬還不是那種流水線,把豬趕上車,過地磅。
現在,連地磅都沒有,隻有三個磅秤,抓豬全憑人工。
好在農村最不缺的就是壯勞力,二十幾個人分成三組,一組負責一輛大貨車。
小姑娘初晴爭取到一個記賬的活,不僅自己稱秤,還指揮,忙得熱火朝天。
她喜歡這種參與感。
喬宇卻沒有動手,在一旁默默抽著煙。
錢孫李趕到現場,立即讓手下架起攝像機,自己則靠近喬宇:“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不說一聲,可以做個專題報道。”
“沒什麼值得宣揚的。”喬宇對虛名,也不是太在乎:“上次豬場被投毒,損失很大,這批肥豬出欄,總體計算起來,還是虧了點。”
“話不能這樣說,任何事都有起起落落。”
錢孫李輕聲安慰,忽然發現,喬宇改變了很多,不再毛毛躁躁,而是從大局考慮。
深謀遠慮是進步成熟,也會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