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幾組家庭紛紛入住各個家庭。
大家開始給各家孩子換洗衣服,還有鞋子。
剛剛從山坡上下來,各個身上都是泥漿。
鞋上更是積滿了厚厚的泥土。
趁大家正在忙碌的時候。
直播間畫麵切換到了觀察室。
主持人小艾從屏幕上移回目光,望向石校長。
“石校長,你看到這樣的鄉村小學,你見過嗎?”
石校長麵色平淡。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
我小時候,華夏還沒有這麼繁榮,城市化也沒有那麼發達。
大多數人還是在農村老家種地。
我的父母也是種地的,家裡窮,時常連飯都吃不飽。
“我們一個村的孩子,也是在這樣的鄉村小學上課。
老師就是村裡會認字,會算數的人。
教室甚至比這個鄉村小學還要破爛。
我們這些學生,每天還要走好幾公裡的路才能到校上課。
平時上課,空閒時間還要做農活。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老師告訴我們必須好好學習,考上初中、高中、中專、大專,乃至大學,才能出深山。”
“我努力的學,餓著肚子學,果然考上了當時的大學。才有現在的好生活。”
“我覺的這一次,節目組找到地方非常好!”
“走進深山裡,讓這些城市裡生活的人看一看,這世上還有這麼一個艱苦的地方。”
“還有這麼一些鄉村學生。”
“這裡交通不便,想走出深山,千難萬難。”
“那些城裡上學的孩子,還有那些孩子的家長是不是無話可說。”
“一天天的覺得學習苦,學習累,覺得孩子學習壓力大。”
“就該去這種深山裡看看,或者帶孩子去鄉村學校體驗一下。”
“感受一下這些孩子有多不容易,有多苦多累。”
“而他們渴望學習,想要學習的心情有多強烈。”
“隻有兩個鄉村教師授課,破舊的教室,連一個電風扇都沒有。“
“笑笑拿去那些舊的文具,書籍,彆人也如獲珍寶一般。”
“還有宿舍,幾個人擠一間宿舍,平板床。”
“……”
石校長越說越激動。
直播間的彈幕也不停地滾動。
——“石校長說的沒錯,我們也是那個時代過來的,那個時候讀點書真不容易。但是大山裡的孩子隻有讀書這一條走出來的道路,隻能拚命讀書。”
——“我是一名小學生家長。石校長說的太好了。現在的孩子稍微多看會書,就說累,就覺得壓力大。就該多看看這種貧困農村的孩子,這麼樣艱苦的學習環境,都在認真讀書。這些城裡的孩子,上學放學車接車送,還不滿意。”
——“對對,現在的孩子,夏天嫌棄上學熱,冬天嫌棄上學冷。平時覺得壓力大,哎……我們那時候上學可沒有這麼多事。”
隨著石校長的話。
鄧教授也開口道。
“現在城裡的家長就是怕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
“看看這裡的老鄉,這裡的孩子,你們吃的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