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降臨南海後,秋華真人第一次感到震動。
身為洞虛真人,儘管隻是新晉,可他的眼界依舊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強大的修為,給予了他超凡脫俗的視野。
縱然沒有成道前的那些深厚積累,單單依靠自身修為,他也能看出許多不同的問題。
在韓決眼中,李牧如此行事,幾乎與自殺無異。
可落在秋華眼中,卻又是另一幅不同的景象。
那洶湧燃燒的劍意,在他眼中紛紛被解構成一道又一道玄奧符文,散發出明亮的光華。
一股常人無法察覺的氣息在他的洞虛感知中流轉。
他人無法察覺,秋華卻能感知到。
此刻,李牧的氣息正在不斷朝著劫雲之中那一點陽極之光靠攏!
“他在效法天劫,演化陰陽……以劍道殺伐之極化為陽極,希冀借此執渡入陰。”
“這是在以劍道闡釋陰陽!”
深厚的道行瞬間令秋華看破了李牧的意圖。
可這一看破,卻反倒令他感到無比的震驚。
因為這種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出自一個身為凡俗的劍修才是。
“不可能,他不是劍修嗎,怎會有這樣的領悟?這個人,不修陰陽,不入五行,可竟然能生出這樣的想法來?!”
秋華不能理解。
彆看這個想法好像很簡單。
但實際上,天下真正能夠領悟這一點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
而縱然有領悟的,實際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也需要極高的道行和修為。
對陰陽的理解,法門的應用,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一般來說,隻有洞虛級彆的人物才能察覺這一點,但也僅僅是察覺了。
陽極生陰,陽極生陰。
說得簡單,可天下幾人能達到這所謂的“極”?
既然名為極境,自然便是尋常不可觸及之境界,幾乎隻存在於理論中,不可窺視。
“極”不是一種常態,甚至天地間近乎不可尋。
故此,要達到所謂的極是很難的。
正常來說,非精通法則的強者,難以做到這一步。
“他的想法可謂高屋建瓴,但一個連修為都沒有的人,又怎麼可能演化出‘陽極’呢?”
江玄逸早將李牧的情況儘皆告知秋華,故此他亦清楚其底細。
在秋華看來,李牧的想法和思路都是對的。
可其自身卻沒有這樣的力量達到這一點,注定了要失敗。
“他這樣的悟性,倘若去修陰陽,料必可直通大道,亦是萬年難遇之姿,可惜可——嗯?!”
秋華真人正再度感慨著,卻忽然瞪了大了眼睛。
“這是?!不可能,他怎麼可能演化出真陽法則?!”
這真人倒吸了一口洋流,連周身也的異象都跟著晃動了一下,顯然極為震驚。
他那雙閃爍著符文的暗金色眸子微閃,隱約倒映出兩點千變萬化的赤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