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一句話,這法陣製作起來是繁複無比,非常傷腦細胞,就今天一晚上的功夫,嚴文斌甚至都沒有動手去煉製一枚,而隻是為了把這些法陣的符咒搞清楚,手訣弄明白,當然一晚上功夫還是不夠的。
第二天一早,嚴文斌騎他的小電驢直奔縣城而去,他要為下一步提前踩踩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石州中藥廠始建於六十年代中期,那時候還流行集體大鍋飯,是人人羨慕的國有單位。
經過幾十年的社會發展,各種製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甚至是各種藥品的批文也是多如牛毛,尤其是各類西藥仿製藥,更是數不勝數,極大的擠壓了傳統中成藥的生存空間。
石州中藥廠當時籌建的時候選在了城外四五裡地的麻家莊村,經過幾十年的城市發展,現如今石洲中藥廠四周早已是高樓林立,隻有這中藥廠這一片地方,還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老宿舍,顯得破爛不堪。
石州中藥廠占地四十六畝左右,其中廠房麵積是二十五畝左右,包括原料車間,粉碎車間,製作車間以及成品車間等等建築物。
在當時那年代,這也算非常標準的生產企業了,但是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製藥的標準也是一改再改,這些老車間早已不達標了。
幾年前曾經想要按照國家新的gp標準改造車間,但是一算成本,估計要上千萬了,錢從哪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了。
除了廠房之外,剩下的就是四五棟宿舍樓,都是磚混結構最高四層的老樓房,至今仍然沒有通燃氣以及集中供熱。
對於製藥廠的這些老居民來說,早就想住新房了,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無可厚非,但是涉及到製藥廠的一些債務以及職工工資退休金等等問題,至今沒有開發商去接手開發。
這些信息是嚴文斌來之前多方麵打聽得到的,其實也不算什麼秘密,石州人都知道,知道歸知道,自己實地的看一下,心裡更有譜。
中藥廠現在已經是完全停工了,門口隻有一個老頭在看大門,很多職工已經早就自謀出路去了,個彆有的在縣城裡開藥店的,有的是給其他製藥廠做業務,大部分的分流到各個廠礦去上班了。
嚴文斌今天沒有開車,從棗林村到麻家莊莊村前後也不過三四公裡,實在沒有必要,再說了,他也不想引起彆人注意。
麻家莊村現如今也算城中村之一了,車水馬龍,很是繁華,嚴文斌騎著他的電動車徑直停在中藥廠大門口。
站在中藥廠大門口,好像時光依然停留在幾十年前一樣,還是那種老式的鐵大門,紅磚院牆,大門旁邊的門墩上掛在一塊已經嚴重掉色的牌子,依稀可見石州縣中藥廠幾個大字。
大門口有個小房子,就是所謂的保安室,一個年逾花甲的老人坐在門口,抽著煙,一隻手裡拿著一個老式的收音機,裡邊播放著戲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嚴文斌停下電動車,從兜裡拿出一包煙,抽出一根一邊遞給正抬起頭看向他的老人,一邊開口問道“大爺你好,向你打聽個人?”
嚴文斌初中高中都有很多同學就是這村的,他隨便說了一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名字,其實這主要是他搭訕的一個方式。
這老人他本身不是麻家莊村的,是中藥廠的退休職工,雖然他不知道嚴文斌問的這個同學在哪住的,但仍然非常認真的指點他應該去哪裡才能問到。
有了這話頭,嚴文斌也就不著急了,慢慢跟這老人閒聊了起來,這老人姓弓,今年都快七十歲了,退休了也快二十年了。
“大爺聽說你們這一片快要改造了,你們好日子也快來了。”這弓姓老人也是個老煙槍,一根接一根的抽,嚴文斌剛剛遞給他的一根煙,已經就剩的煙屁股了,這不馬上又遞了一根過去。
隻聽弓姓老人歎了一口氣說道“是呀,就是不知道我還能不能趕得上住這新房呢,隻是可惜了這中藥廠,拆完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弓姓老人一邊說的一邊目光掃過破敗的廠房,眼中滿是不舍以及回憶,他這一生大半輩子的青春歲月都在中藥廠度過的,看著昔日紅火熱鬨的廠子,漸漸的要消失了,確實令人痛心。
喜歡都市土地仙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都市土地仙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