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勳戚!
聖旨到?
聽到這聲太監的傳令,很多大臣臉上表情十分精彩。皇帝現在都在蒙古人手中自身難保,還能有閒心下發聖旨回京?
當然,詫異歸詫異,隻要沒有新帝登基,朱祁鎮就還是那個名義上的大明天子。
隻見華蓋殿內群臣跪倒一片,恭迎這道略顯詭異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北狩塞外,聽聞翰林院侍讀學士沉憶辰無召領軍赴京,此乃亂臣賊子謀叛之舉!”
“按《大明律》論罪,首犯處絞刑,從犯流刑,父母妻子流放二千裡。率領部眾百人以上者,不分首從一律處斬刑,父母妻子流放三千裡。”
“朕念及成國公勞古功高從輕赦免,僅誅首惡判處沉憶辰絞刑,以儆效尤!”
當太監宣讀完這道聖旨,滿朝文武無論是站位沉憶辰的,還是反對沉憶辰的,此刻都沉默了……
皇帝怕是土木堡一戰後失了智,還沒認清楚如今天下大勢。這道聖旨真要到沉憶辰麵前宣讀,那就是君逼臣反,不得不反,信不信明天京師城頭就得插上“沉”字旗。
彆說是朝臣,連對沉憶辰始終保持著極大惡感的孫太後,此刻都不敢附和這道旨意。
就算沉憶辰真的是謀叛之臣,當前局勢下也得裝聾作啞!
孫太後一介女流之輩都知道不能尊旨,明朝這種科舉製度萬裡挑一的人精大臣們,更是把裝聾作啞給展現了淋漓儘致,連個三呼萬歲接旨的樣子都懶得裝。
齊齊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就等著孫太後跟郕王先發話。
郕王畢竟還是沒有什麼監國經驗,麵對這種詭異的場麵,首先沉不住氣朝著群臣問道“諸位大臣,對於陛下聖旨你們如何看待?”
回應依舊是死一般的寂靜,不認同旨意那是抗旨不遵,認同說不定明天就得被沉憶辰攻入京師殺全家,傻子才回答。
可問題是,在烏雲遮日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永遠都不缺為國為民的傻子。
沉憶辰想做這樣的人,而於謙就是這樣的人。
隻見他在一片跪倒的群臣中站起身來,大義凜然的說道“沉提督為國為民忠心可鑒,臣認為此道聖旨是偽詔!”
狠人!絕對的狠人!
其他大臣聽到於謙說出“偽詔”兩字後,心中簡直是敬佩不已,這幾乎是等同於抗旨不遵。另外這道聖旨行文略顯淺白了些,確實不像是朱祁鎮親筆或者口述的風格。
不過話說回來,明朝皇帝自從有了票擬批紅後,也沒幾個像太祖成祖那樣任勞任怨,每天親自批閱奏章,風格不像也很正常。
有了於謙的帶頭,很快禮部左侍郎錢習禮站起身來,同樣力挺道“臣願以身家性命擔保沉提督忠君愛國,遵從偽詔妄殺大臣無異於自取滅亡!”
錢習禮這句話說的極重,想要問罪沉憶辰,無論最終結果是逼反,還是如同嶽飛那樣冤死風波亭,大明國運恐怕也將走到頭了。
滿朝文武人心惶惶,懷來城大軍義憤填膺,誰還會誓死效忠朱明?
但真正扭轉局勢,起到一錘定音效果的,是繼任內閣首輔的陳循站了出來說道“臣同樣願意相信沉提督,遭逢國難之際,絕不能中了瓦刺也先的離間計!”
“臣附議陳閣老!”
隨著陳循表態,內閣僅剩下的最後一名閣臣苗衷,終於出聲站隊沉憶辰。
“臣相信沉提督,願跟少宗伯一樣以身家性命擔保!”
翰林院現任掌院倪謙,打破了翰林掌院一般不介入朝政的傳統,旗幟鮮明的站在沉憶辰這邊。
他始終沒有忘記那個下午,身處陽光之中的沉憶辰,笑著朝自己說出“論跡不論心”這五字。
不管沉憶辰是否如同猜忌的那樣有謀反之心,至少到目前為止他的舉動就是在匡扶江山社稷,庇佑大明北境蒼生萬民!
這種功臣要是被偽詔冤殺,那朱明就跟趙宋無異!
翰林清貴的介入,就意味著科道言官群體將進行站位。說實話沉憶辰在翰林院、都察院、以及六科給事中的口碑,著實不怎麼樣,類似於孫太後心中的印象。
但明朝前中期科道言官跟明朝後期黨爭最大的區彆,就在於很多人心中依舊有著一腔報國熱血,願意放下私人恩怨而站在家國大義的角度上看待問題。
“兵部給事中何凱輝,願信任沉提督!”
“監察禦史趙寒山,願信任沉提督!”
“翰林院修撰商輅,願為沉提督擔保!”
站在殿外的京師中低品階官員,紛紛朝著殿內高呼發出自己的呐喊。
國破家亡之際,豈能因一道聖旨便處置功臣?
“臣附議陳元輔。”
曾經被王振誣陷入獄後,低調軟弱許久的吏部尚書王直,此刻終於站了出來附議陳循的言論。
他的表態,意味著內閣首輔跟吏部天官達成一致意見,閣部合流就幾乎等同於整個文官集團,此刻朝廷內外再無足夠的反對力量。
望著台下群臣的站隊,特彆是閣部大臣願為沉憶辰擔保,孫太後臉上的震驚徹底掩飾不住。
她萬萬沒想到勳戚武將大部分土木堡陣亡後,沉憶辰一個區區翰林院從五品官員,加了詹事府左春坊大學士才堪堪達到正五品的“小官”,能得到以閣部為代表的大半文官集團力撐。
此子,真的就這麼人心所向嗎?
“母後,此事該如何是好?”
郕王朱祁玉非常清楚自己的尷尬定位,不敢過於攝入這種朝政風波,更不敢把皇兄朱祁鎮的聖旨判定為偽詔。
“郕王,你如今身為監國,當承擔起天下重任。”
孫太後神情嚴肅無比的回應了一句,這一次她並沒有把決斷權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是交還給了郕王,讓他來自行判斷。
因為孫太後心中隱約有種預感,可能未來的大明江山,快要變天了!
“母後,兒臣我……”
咋一聽到讓自己決斷,郕王朱祁玉有些慌張,下意識就想要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