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兵臨城下 (加長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勳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成了大明勳戚 > 356 兵臨城下 (加長二合一)

356 兵臨城下 (加長二合一)(1 / 2)

我成了大明勳戚!

對於滿朝文武驚詫的眼光,沉憶辰卻表現的很澹然。

官場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於謙更不是自己的黨羽,隨著景泰帝朱祁玉逐漸坐穩皇位,他必然要走上帝王的分權之道,怎麼可能讓朝臣一家獨掌大權?

就算於謙推薦了自己成為京師衛戍主將,景泰帝朱祁玉心再大,也會否決這種提議。

看來當“三楊”故去,老一輩勳戚退出朝堂,如今大臣平均水準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確實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來補充了。

“既然大司馬力薦,加之石亨並不是無能之輩,那朕便允許他戴罪立功,進封右都督委任京師總兵官!”

景泰帝朱祁玉確實有著救時之主的魄力,不僅僅是答應讓石亨戴罪立功,更是進一步給他加官晉爵,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八個字,給彰顯到了極致。

後續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之際,在寸功未立的基礎上,朱祁玉還把石亨封為武清伯。短短數日之間,就完成了從罪臣到當紅權貴的轉變,一時間風頭無兩!

“謝陛下。”

於謙出列致謝的時候,臉上神情有些動容,皇帝對自己信任到了這種地步,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觸。

“除去兵馬部署,蒙古賊軍來勢洶洶,諸位卿家們可有迎敵之策?”

朱祁玉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目光並沒有放在於謙身上,而是望向了沉憶辰。

不管此子是否真的有狼子野心,至少目前來看他確有大才。朱祁鎮政治勢力根基薄弱,急需要股肱之臣來幫助自己穩住朝局,於謙性格太過於剛直,很多事情並不會站在皇帝這邊。

懂得見機行事並且有野心的沉憶辰,反倒成為了更合適的人選。

朱祁玉期望能借此給沉憶辰出言獻策的機會,從而讓他能坐穩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不至於遭受非議。以及進一步提高沉憶辰的資曆跟人望,未來更有資格去擔當與瓦刺的和議大臣!

皇帝的期待目光,沉憶辰自然明白對方意思,不過就在於準備出列獻策的時候,新進“閣臣”楊鴻澤在禮部尚書胡濙的示意下,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楊鴻澤麵臨的情況跟沉憶辰類似,那就是資曆跟威望遠遠不夠稱之為“閣老”。

想當初三楊最後一位楊溥去世後,短短幾年間明朝內閣曆經了馬愉、曹鼐、陳循等數位內閣首輔,卻在朝堂之上沒有絲毫的聲音,被六部跟宦官全麵壓製。

原因就在於,你沒有足夠的威望跟資曆,沒有培養出自己的門生故吏形成勢力,京師中樞這群老油條官員誰會在乎一個“雛鳥”?

正統朝時期的內閣,可遠遠沒有達到明朝中後期那種真正的權力中心地步。

相比較起來沉憶辰還好點,至少有治水跟平叛之功傍身。不過突然從五品左春芳大學士,升遷為三品兵部侍郎,依舊免不了根基不穩的隱患。

兩方都迫切需要立功立言,以求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

隻見楊鴻澤出列之後,康慨激昂的回道“啟稟陛下,據大司馬所言,如今我大明衛戍京師的將士甲胃兵器俱缺,而韃虜有了土木堡的繳獲後裝備精良,並且善於野戰。”

“臣認為應該揚長避短,利用我京師城高池深的優勢,固守城門,堅壁清野避其鋒芒,此乃萬全之策!”

楊鴻澤此言一出,立馬引得華蓋殿中大多數官員點頭讚同。

正常來說明軍遭逢大敗,對方又以騎兵野戰擅長,據城防守沒有任何的問題,自古以來中原麵對遊牧民族進攻,大多數是采取此等應對方式。

彆說是文武百官,就連龍椅上的朱祁玉,都非常細微的點了下頭。

防守不算什麼高明的策略,卻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不過在場眾官員中,卻有兩人神情異樣,仿佛並不讚同楊鴻澤這樣保守的策略。

這兩人就是於謙跟沉憶辰!

就在於謙準備出列反駁的時候,身後的沉憶辰動作卻更快,站在大殿中央朝著朱祁玉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沉憶辰會站出來,是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隻是楊鴻澤的據城防守戰略幾乎是最佳選擇,他還能給出什麼萬全之策?

“噢,那沉卿說說看有何高見?”

朱祁玉語氣中帶著些許期待,畢竟沉憶辰這些年出鎮地方聲名在外,他也很好奇這位開創大明曆史的三元及第,才能上限到底如何。

“據城防守奈何示弱,使敵益輕我。臣建議背城列陣,以攻為守,抱必死之心一搏!”

沉憶辰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為什麼要龜縮城池向敵人示弱,這樣隻會助長對方的囂張氣焰,使得蒙古大軍更加輕視明軍,占據著士氣的至高點。

不如以攻為守,列陣於城門外準備迎戰,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殊死一搏。

狹路相逢勇者勝!

隻不過沉憶辰此言一出,直接令大殿內滿朝文武一片嘩然。

開什麼玩笑,現在明軍遭逢大敗,蒙古大軍都打到了京師,能守住就不錯了,你居然還說要主動背城迎敵?

就靠著這麼一群土木堡逃竄的殘兵敗將,還是靠著各地勤王的二線預備役,憑什麼認為他們能與蒙古鐵騎在城外血戰?

“荒唐!軍國大事豈容兒戲!”

新任戶部尚書金廉,忍不住站了出來駁斥。

金廉本以為刑部尚書,早年前在麓川受降大禮上,還對沉憶辰的作風頗有好感。隨著原戶部尚書王左陣亡土木堡,加之金廉對於賬目上的天賦,於是被升遷為戶部尚書。

本來金廉對於沉憶辰還算客觀中立,至少雙方除了當初文官集團對閹黨的敵視外,並沒有什麼大過節。

可偏偏沉憶辰做了一件犯忌諱的事情,那就是繞過戶部尚書這個主管上官,強行通過於謙把人安插了進來!

說實話,當初想要把蕭彝從翰林院轉到戶部任職的時候,沉憶辰並不是沒有想過去找金廉商討。但問題是雙方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加之蒙古鐵騎進攻迫在眉睫,必須在短時間內轉運通州倉糧草,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走關係。

這種舉動放在金廉眼中,勢必會成為對自己上官威嚴的挑釁,他本就肚子裡麵憋了一股火,還碰到沉憶辰在這裡大放厥辭,如何能忍?

“敵軍勢大,有堅城不守,偏偏背城迎敵,你這是視君王與社稷與不顧嗎?”

金廉指著沉憶辰怒目圓睜,公仇私怨疊加到了一起,那是一點麵子都不給。

“臣讚同大司徒所言,不可出城迎戰。”

戶部侍郎趙倫當即站出來附和,於謙安插人進戶部,再不打擊下對方囂張氣焰,日後豈不是要被下官給壓一頭?

“楊侍讀雖然年紀尚輕,但行事老成謀國,京師為社稷之本,不容有失。”

楊鴻澤被授予入閣參預機務,卻始終沒有加封殿閣大學士頭銜,加之年紀輕輕沒有資曆,自然沒人用閣老來稱呼,隻能繼續使用翰林院的侍讀頭銜。

禮部尚書胡濙明白,這次楊鴻澤出謀劃策是在內閣站穩腳跟的關鍵,一旦被皇帝采納,就很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閣臣。

所以他罕見的親自下場,為楊鴻澤站位力挺。

不得不說身為托孤五大臣的胡穎,朝堂影響力遠非常人可比,他這一站出來說話,那些還在觀望的文武官員們,紛紛表態附和。

以往沉憶辰在朝堂之上,還有以成國公朱勇為首的勳戚集團力挺,現如今隻剩下孤身一人。

不!並不是孤身一人!

就在滿朝文武大多出言反對的時刻,於謙卻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認同少司馬所言,需開城迎戰!”

如果彆人說這話,估計會遭受到群臣的圍攻,但以於謙現在的權勢跟地位,他說出來更多是讓滿堂群臣驚詫無比。

於謙之前沒有推薦沉憶辰為京師主將,雙方仿佛生出了什麼間隙。現在麵對這種堪稱荒唐的迎戰策略,又站了出來力挺,他們兩個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群臣不明白,景泰帝朱祁玉同樣不明白。

“於愛卿,能否告知朕,為何要出城迎戰?”

沒有絲毫的猶豫,於謙便康慨陳詞道“回陛下,蒙古韃虜攜土木堡大勝之威,氣焰囂張無比。就如同少司馬說的那樣,如果我軍堅守不出,隻會讓敵軍愈發的猖狂,認為我大明將士無能、無膽、無勇!”

“想當初我大明太祖布衣出身,奉天命驅逐暴元,後更是北伐萬裡,豈能被區區韃虜輕視?”

“再之固守京師不出,主動權便交於到了韃虜手中,他們進可攻退可守,勢必會劫掠我大明京郊乃至整個北直隸。”

“大明百姓皆為陛下子民,又豈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被韃虜屠戮,最終就算守得一座孤城,卻屍橫遍野焦土千裡,這場戰爭算勝利嗎?”

於謙滿腔憤慨,他要守衛的不僅僅是京師,還有整個天下。

如今京師集結了超過二十萬大軍,單純數量上已經不屬於蒙古的兵馬。就算裝備上略有不足,也遠遠沒有到畏敵如虎,不敢與之一戰的地步。

至於群臣眼中的殘兵敗將,勤王軍的老弱病殘,放在於謙眼中卻並不是如此。

從來沒有懦弱的士兵,隻有懦弱的將領。沉憶辰的土木堡跟懷來城兩戰,已經證明大明將士並不缺乏血性,何足言懼?

另外於謙還有一個理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隨著馳援跟勤王大軍入駐京營後。很多京師紈絝子弟以及勳戚二代,也被緊急招入了京師衛戍部隊中。

他們這群人紀律性很差,卻偏偏各個背景深厚,哪怕於謙掌控大權,依然無法挑戰整個勳戚武將傳承的體製。一旦遭遇到戰事不利,這些紈絝子弟很容易成為不穩定因素,臨陣脫逃一個就會帶動整片防區崩潰。

隻有斷絕這群人的後路,他們才會浴血奮戰到底,背城迎敵某種意義上就如同當年項羽的破釜沉舟,後退者死!

“大司馬,此言差矣。”

看到於謙頭頭是道的說出理由,吏部侍郎趙新有點急了。

就在他剛準備反駁的時候,身後卻傳來一道冷漠的聲音“少塚宰,本官認為大司馬言之有理!”

說這句話的不是彆人,正是沉憶辰。

曾經的他人微言輕,確實需要成國公朱勇率領勳戚集團站隊,才能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

可如今的他同為閣部大臣,豈會再看這些人的言語臉色?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自己現在重兵在手,軍國大事容不得這些連血都沒有見過的“文弱書生”,在這裡指手劃腳!

沉憶辰要守的同樣不是一座孤城,而是江山社稷。

並且他從來不認為大明衛戍京師的將士是一群弱者,哪怕出城野戰,同樣不輸蒙古鐵騎。

漢家兒郎頂天立地的脊梁還在,土木堡一戰並沒有被打斷!

沉憶辰的正麵硬剛,讓很多文官大臣臉色發生了變化,特彆是當初想要拉攏的馬愉一黨。

曾經他們以為沉憶辰不是閹黨中人,就有為己所用的可能性。現在看來,道不同不相為謀,此子終究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就在雙方火藥味瘋狂上升,準備爆發一場唇槍舌戰的時候,殿外突然傳來了一道太監的尖銳通報聲。

“太後駕到!”

皇太後孫氏的到來,打斷了朝堂之上的一場爭辯,同時也讓在場大臣更加迷茫了。現在郕王朱祁玉都已經正式登基為帝,難道孫太後還是不想要放權,打算搞垂簾聽政那套嗎?

“臣拜見太後。”

“兒臣拜見母後。”

不管孫太後為何來到朝會大殿,她畢竟是當朝太後,包括朱祁玉在內沒有誰敢怠慢。

隻不過這一次皇太後孫氏踏入奉天殿麵若寒霜,劈頭蓋臉的就朝著朱祁玉問道“皇帝,哀家在後宮之中都已經聽說瓦刺大軍即將要兵臨京師,為何與韃虜的和議使臣還沒有挑選出來。”

“太上皇都已經下達了禪位詔書,難道爾等君臣還忍心眼睜睜的看著他在敵軍手中受苦嗎?”

孫太後這句話問出來,屬實有點誅心的意味,讓在場大臣麵麵相覷,無人敢上前應答。

這幾乎是明擺著告訴眾人,新君朱祁玉不想把太上皇從瓦刺給迎回來,這才始終拖延和議使臣的人選。

要知道朱祁鎮雖然已經禪位當了太上皇,但他執掌帝位這麼多年帶來的影響力,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就消散。如果孫太後願意為自己兒子助攻的話,想要獲取複辟之功的大臣,估計大有人在。

聽到這話,朱祁玉自然明白背後的危機,立馬臉色慘白的告罪道“母後息怒,並非兒臣不想恭迎太上皇回京,而是京師衛戍事務繁忙,正在與諸位大臣商議如何應對。”

“那好,商議出誰擔任和議使臣了嗎?”

孫太後這次直接掀桌來到前朝,就沒打算給朱祁玉任何敷衍的機會,必須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最新小说: 七零,四年後巧遇前任被團寵 八百塊,買了個修真界 被S級alpha們包圍的直男 全民氪命:化身死神救濟天下女神 無人區:開局肉身點滿 絕世唐門之龍熊鬥羅 病嬌邪醫 生活不易,紅龍賣藝? 王者對弈 修仙種田:求仙子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