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勳戚!
慈寧宮內皇太後孫氏,還沉浸在賀平彥“驅虎吞狼”之計的喜悅之中,按照局勢走下去的話,自己很快就能離開這座如同牢籠一樣的宮殿,走上前朝垂簾聽政。
曾經孫太後確實沒多大執政的野心,但這些年經曆過囚禁生涯後,讓她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手中要是沒有權勢的話,就算貴為上聖皇太後,也不過是一個囚犯罷了。
當年張太皇太後能做到的事情,如今我孫太後同樣能做到!
隻是很快孫太後的笑容就僵在了臉上,她看到一張無比熟悉的臉龐正一步步朝著屋內走來。沉憶辰身為前朝大臣,為何能出現在後宮禁地,到底哪方麵出了問題。
“臣沉憶辰,見過太後。”
伴隨著慈寧宮內眾人的驚詫,沉憶辰很隨意的拱了拱手向孫太後行了個禮。
說實話他對於孫太後,談不上什麼敵視或者厭惡,原因在於封建王朝時代,女流之輩不過是前朝的一顆棋子罷了。以前明英宗朱祁鎮想要嫡母這麵大旗,就把孫太後從後宮裡麵搬出來代發廢帝詔書。
現在文官集團同樣需要這麵代表著“法理”的大旗,就再度來到了慈寧宮請孫太後出山。
從始至終,孫太後沒有自主做決定的權力。
“哀家並沒有宣召,你怎會出現在後宮,誰放你進來的?”
孫太後瞪大了眼睛質問了一句,難道說皇帝重病不起,紫禁城的規矩就敗壞到如此地步,外朝大臣可以隨意進出了嗎?
“太後,臣這次覲見,是過來請旨的。”
沉憶辰懶得跟孫太後解釋太多,單刀直入的說出來自己來慈寧宮的目標。他同樣需要拉扯出皇太後這麵大旗,來安撫天下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以及強化朱見濟即位的合法性。
“放肆,無召入後宮還說請旨,哀家看你就是來逼宮的!”
“禁軍何在,還不趕緊過來護駕!”
孫太後麵露驚慌的呼喊了一句,試圖叫戍衛在慈寧宮門口的禁衛軍過來護駕。不過呼喚聲音是傳出去了,卻沒有任何士兵的身影出現在視野中。
沉憶辰敢單槍匹馬的來到慈寧宮,自然就有著對於局勢的絕對掌控力,慈寧宮的禁衛軍護衛們知道什麼叫做審時度勢,連內閣首輔這樣的朝中大臣就退步妥協,自己幾個小小侍衛又能做什麼。
但是孫太後這一嗓子,倒是讓屋內幾個宮女太監圍在了她的身前,臉上布滿了驚恐的神情,仿佛沉憶辰真的要逼宮,做出謀害皇太後的舉動。
對於這種情形,沉憶辰僅僅是搖頭苦笑了一聲,然後開口說道“太後,就在剛才臣遇到了元輔,已經與他在儲君人選上達成了一致。”
“另外朝中勳戚同樣支持陛下過繼的嗣子,可以說滿朝文武統一了意見,沒有任何懸念可言。”
聽著沉憶辰的話語,孫太後張大嘴巴臉上寫滿了不可置信,陳循跟賀平彥與自己的謀劃才過了多久,就倒戈相向去支持皇帝的過繼詔書,堂堂大明元輔是個朝秦暮楚之輩?
“沉憶辰,你到底想要得到什麼,謀朝篡位嗎!”
孫太後厲聲嗬問了一句,用來掩飾內心的恐懼跟驚慌,沉憶辰此時的權勢已經讓她感受到了滿滿的壓迫感,大明的祖宗基業恐怕不保。
“臣已經說了,僅僅是過來請旨。”
沉憶辰平靜的強調一句,彆說自己沒有任何謀朝篡位的野心,就算是有也沒成功的可能性。原因在於大明天子,並未喪失人心,得國不正的後果就是自取滅亡。
“廢立天子都在你的操控之中,哀家還能發布什麼旨意。”
孫太後憤怒不已的回應著,什麼文武大臣在儲君之事上達成一致,實際上這就是沉憶辰一手操控的結果罷了。
“發布懿旨承認朱見清的過繼,並且昭告天下諸藩跟百官。”
“那如果哀家不這樣做呢,你打算再度弑君嗎?”
孫太後論政治才能確實沒有,不過好歹經曆過諸多宮中變故,還不至於被沉憶辰三言兩句嚇破膽,哪怕為了太後的尊嚴也得保持著表麵的強硬姿態。
沉憶辰非常清楚孫太後色厲內荏的本質,他也沒有揭穿亦或者去恐嚇,相反拱了拱手澹澹說道“太後,陛下過繼上皇子嗣,雖然即位的不是皇長子朱見深,但至少帝係還是屬於宣宗章皇帝一脈。”
“如果無法順利完成過繼冊封,那麼大概率就是忠國公迎襄王一脈主政大明。您是願意順利完成皇權交替,安安穩穩的在後宮當太皇太後,還是去當一個皇嫂,結果就在一念之間。”
這是一道選擇題,同樣是一道最後的通牒,該說的沉憶辰都已經說了,孫太後要是能權衡利弊,以後就安安穩穩在後宮養老。
要是聽不懂,襄王一脈依然沒有機會上位,不過皇太後那封安撫天下人心的懿旨,沉憶辰就得代勞了。
還是那句話,如果能夠平穩完成權力過渡,沉憶辰不會多生波瀾引發朝堂的恐慌。可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刻,那就容不得絲毫的優柔寡斷,雷霆之勢就是沉憶辰的另一麵。
從始至終沉憶辰波瀾不驚的語氣,卻在孫太後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最後這道選擇題,確實戳中了她的死穴,就算再怎麼怨恨景泰帝竊位奪嫡囚禁自己,但朱見清即位帝係就還留在了宣宗一脈,自己乃嫡親的太皇太後。
要是迎立外藩讓仁宗一脈的襄王係即位,那自己就成為了皇嫂,地位跟尊貴程度可謂天差地彆。
不管是不是屈服於沉憶辰,至少確保宣宗血脈即位大統,就是孫太後的核心利益!
“皇帝他……現在如何了。”
孫太後沒有直接給沉憶辰答桉,相反陡然間問了一句景泰帝朱祁玉的狀況。
“陛下已經病入膏肓,恐怕大限將至了。”
從沉憶辰的嘴中聽到確切的回答,孫太後臉上神情瞬間暗然下去。
“哀家可以下發安撫天下民心的懿旨,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情,那便是讓沂王見深就藩當個安樂王爺,不要日後再複現手足相殘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