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勳戚!
“嗬,李氏朝鮮還真是膽大包天,把主意打到了大明遼東身上!”
文淵閣內商輅看著遼東都司發來的軍情,一時不知道是該憤怒還是該嘲諷。
要知道大明對於朝鮮而言,稱之為父母之國都不過分,也正是對方這種謙卑跟臣服,明太祖把朝鮮列為了“不征之國”,雙方七十餘年相處時間裡麵一直相安無事。
結果沒想到,這個李瑈不知是認為土木堡之戰後大明衰弱了,還是認為天聖汗也先將重現大元榮光,居然敢暗中勾結女真三部並且自立為宗主。
真不怕大明天兵將至,征討不臣嗎?
聽到商輅的話語,沉憶辰倒是沒有多大感覺,朝鮮“事大主義”本質其實是強者為尊,一旦大明這個巨人出現了虛弱的一麵,唯唯諾諾的忠犬也會露出自己的獠牙。
其實早在元末明初,李氏朝鮮就一直奉行著北拓政策,把領土從最初的大同江邊界拓展到了鴨綠江跟圖們江附近。
礙於明初戰略目標是放在了北元上麵,對於東北領土並沒有過多關注,從而導致李氏朝鮮的蠶食,最終成為了既定事實,鴨綠江跟圖們江便成為了新的邊界。
曆史上建州女真首領董山,依托正統六年明英宗朱祁鎮批準,在撫順關開放馬市帶來的豐厚收益,一躍成為了女真三部中的最強者,還不斷收納海西女真跟野人女真的部族。
董山得勢之後就開始蠢蠢欲動,暗中前往朝鮮覲見了國王李瑈,表達了想要歸附的意思,借此來擺脫大明的冊封羈縻政策。
按理說朝鮮跟建州女真同為大明藩邦,雙方都有著共同的宗主國,是不可能接受這種歸附的。結果李瑈卻欣然同意,不僅給了建州女真大筆賞賜,還賜封董山樞密使一職,此等舉動足以看出來朝鮮並沒有表現的那麼忠誠老實。
後來這件事情被明朝得知,明憲宗朱見深對於建州女真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為深惡痛絕,當即遣使斥責朝鮮並發兵征討女真三部。
於是乎有了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成化犁庭”。
現如今遼東的局勢,伴隨著大明三度皇權更替無暇外顧之際,又慢慢的走向了曆史軌道。
天聖汗也先再次統一蒙古汗國,讓愛新覺羅·董山看到了脫離大明自立的機會。另外一邊朝鮮國王李瑈登基方式,其實跟明成祖朱棣十分相似,兩人都是奪了侄子的皇位,史書上稱之為“癸酉靖難”。
李瑈得位不正,迫切需要文治武功來穩固王位,董山的歸附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如果還能從明國吃掉一塊領土,那麼就等同於完成了“藩邦來朝”跟“開疆拓土”這兩樁不世之功。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準備在明國遼東搞出一番“大事業”!
“敢伸手,那就斬斷他們的爪子。”
沉憶辰冰冷的言語,為女真跟朝鮮的勾結做出了定義。
“弘載,下發一封國書給朝鮮國王李瑈,命他撤銷對於建州女真首領董山的任命,並遣使到大明請罪。”
“另外我會與於少保商議,發布兵部調令命水師都督李瓚,派出一支艦隊常駐朝鮮漢城。這樣既能保證與倭國的海上貿易不受海盜水賊侵犯,還能威懾住不臣之心!”
大明洪武二十七年,李氏朝鮮的開國君主李成桂,把都城從開京遷往了漢陽,並改名為“漢城”,這也就是後世的韓國都城首爾。
沉憶辰有著曆史上帝視角,深知駐軍朝鮮半島的好處,不過說實話短期內他並沒有向李氏朝鮮動手的想法。
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明太祖把朝鮮列為“不征之國”,貿然提出駐軍要求會引發朝野內外反對,還會讓大明其他藩邦產生恐慌。
第二點便是內有石亨、曹吉祥隱患,外有麓川、蒙古汗國威脅,大明暫時沒有這個餘力去做過多事情。
但老話說得好,不作死就不會死,朝鮮國王李瑈的“野心”,給了沉憶辰名正言順駐軍的理由。並且駐紮位置還是在漢城,相當於一把尖刀直接抵住了朝鮮的心臟部位,這才是真正被拴上了狗鏈的忠犬!
另外沉憶辰提及的水師都督李瓚,就是最初的福建水師遊擊將軍李瓚。現在大明下番艦隊已成,作為一支目前時代最為強大的深海艦隊,還僅僅用一個福建水師的編製,那簡直就是對寶船艦隊的貶低。
沉憶辰擔任內閣首輔後沒多久,就宣布成立大明水師,並把官銜等級提升到正一品的都督一職,有權統帥任何州府布政司的水師兵馬,李瓚順理成章擔任了第一任大明水師都督。
“向北,駐軍漢城是不是有些過了?”
讓朝鮮國王撤銷任職、遣使請罪等等,都屬於天朝上國對於藩邦的正常懲罰手段,但直接調撥大明水師駐軍朝鮮都城,恐怕會引發諸多藩邦的恐慌。
“過嗎?”
沉憶辰冷笑一聲,澹澹回道“如果大明的兵馬不能讓藩邦尊重,那就最好讓他們畏懼!”
其實沉憶辰強硬駐軍朝鮮,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那就是土木堡一戰產生的深層影響,就是讓大明很多藩邦屬國蠢蠢欲動。
就好比女真勾結朝鮮這樁事件,換做正統朝土木堡之變前,當時的韃靼部首領脫脫不花用北元皇帝的名義,給朝鮮遞交一封敕書,還用上了“朕”這個專屬稱號。
結果朝鮮國王當場回絕痛斥,把這道“偽敕”轉交給上國明朝,請明英宗聖裁。還特地一同附上了給蒙古人的回文,來證明自己對天朝上國絕無二心!
先不說東南亞這些藩邦,單單西域臣服的屬國,就是沉憶辰未來北伐蒙古需要征調的仆從軍對象。朝鮮既然恰巧跳了出來,不殺雞儆猴一番,真是對不住天賜良機了。
見到沉憶辰打定主意,商輅沒有過多勸戒,其實在沉憶辰身邊耳濡目染之下,他如今悄然改變了曾經信奉的“王道教化”,更傾向於兵鋒所指,蕩平不臣的征服。
隻有鐵與血,才能真正的讓這些蠻夷敬畏!
“那女真三部如何處理?”
“弘載,這還用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