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看向我時,我按了兩下喇叭,然後打開車窗向他們喊道:
“愣著乾嘛?上車啊!”
兩人還有些愣神似的,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朝我走了過來。
王碩率先開口問道:“我靠!林哥,你這車……這是庫裡南吧?”
“快上車啦,彆囉嗦了。”我催促道。
兩人這才拉開車門坐了上來,卻在車裡東看看細看看,一陣興奮。
趙兵坐在副駕駛,摸著真皮座椅,咂舌道:“林哥,你這朋友夠闊氣的啊,庫裡南說借就借?這車落地得七八百萬吧?”
我笑了笑,熟練地打著方向盤彙入車流:“一個老朋友,正好不用。係好安全帶,我們趕時間。”
“啥朋友啊?這種朋友也給我來一個吧!”王碩坐在後排激動的說道。
我理解他們的驚訝,也沒有多說,平穩的將車彙入車流中。
王碩和趙兵到底是年輕人,興奮勁兒過了,就開始討論起這次出差的目標。
“林哥,我看過‘輕翼’的技術白皮書,他們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如果真能實現低成本量產,絕對是顛覆性的!”趙兵語氣興奮。
“關鍵是產業化落地,”王碩相對冷靜道,“實驗室數據和量產是兩碼事。而且,他們的專利壁壘到底夠不夠高?彆我們這邊剛合作,那邊就被巨頭繞過去了。”
我聽著他們的討論,心中稍感欣慰。
這兩個年輕人,有衝勁,也有思考,是可造之材。
隻是之前公司裡的各種死氣沉沉讓他們的能力毫無發展的作用,他們這樣的年輕熱就需要這樣的鞭策。
聽他們討論完,我才緩緩說道:“所以這次我們去,不僅要看技術,更要看團隊,看他們的產業化決心和執行力。”
……
一個多小時後,我們抵達了位於慶城高新區邊緣的“輕翼科技”。
這裡的條件顯然艱苦許多,像是一個由舊廠房改造的研發基地,但裡麵各種檢測設備和試產線卻一應俱全。
我已經提前聯係好了他們的負責人程諾,這個名字很好記。
他是做技術出生的,年齡不大,和吳峰算是一類人。
見麵就是一件格子襯衫,已經在門口迎接了。
當他看見我們開著一輛庫裡南來談合作時,整張臉的表情都變得有些誇張。
不過我們也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帶我們去了車間。
他指著一台正在運行的設備,對我們說道:“這是我們自己改造的小批量試產線,目前良品率穩定在93.5%。核心的鋪層和固化工藝都是我們自己摸索優化的。”
王碩和趙兵立刻上前,仔細查看設備運行情況和產出的樣品,不時提出專業問題。
程諾和他的技術團隊對答如流,眼神裡透著技術人的執著和自信。
這個年輕的團隊,有真東西,也有股子吃苦耐勞的勁兒。
接下來的談判在簡陋的會議室裡進行。
程諾的開場白很直接:“林總,不瞞您說,除了瑞明,還有兩家投資機構和一家大型零部件企業在接觸我們。他們給出的估值更高。”
我並不意外,好東西從來都不缺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