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年前。
彼時的雲鸞山,尚且不是後世那‘一門兩真人’的新晉道統。
而隻是梧桐府與蜀南府交界處,一方雄踞一府之地,偌大寶瓶七府四十九城,得有十幾、二十數的正宗之一。
這一年。
未來的‘大雪山主’,光芒且耀眼,號稱是寶瓶州‘王體之下第一流’。
有江湖宿老、甲子宗師,曾見宋梵鏡點評,稱她若是入官府體係,踏‘八百道階’,則必定會被武廟垂青,得‘淩霄閣’曆代封爵高人之傳承。
因為她年紀輕輕,便得了一門‘武道天相’加身。
武道天相,意為‘武學’本真。
刀劍拳腳,但凡習成一門,則從此往後,一門之中,萬法皆通。
正宗之上法擇人,但如若你本身便領悟了武道天相,比如拳類,那麼從今往後,不論是得了正宗、甚至是道統絕學的衣缽,便不會再有門檻之說。
而且,這名武夫領悟意境的進展,將是尋常人的數倍。
若是修成了另外一門拳術的‘武道天相’,將其疊加,更能形成獨屬於自己的‘異象’。
相傳每一名走在了江湖之巔的人物,都曾融會貫通,合了百家絕學,創出了屬於自己的‘武道異象’。
第三步之前,領悟武道天相,不僅是一名強者,有望走到‘巔峰’的標誌。
同時
也代表了,他可以將自己的武道天相,連同精氣神一並,化作烙印,刻入自己的‘元丹’之中。
當‘金剛、黃庭、逍遙’分彆對應精氣神的三種境界,都被武夫打磨到了極致。
那麼,如何能評判得出,元丹區分的‘三六九’等呢?
便是看看,最後溫養的那一顆‘元丹’之上,究竟有沒有‘武道天相’的痕跡與烙印!
有,
則必成中品,甚至上品元丹,有望稱真人!
而不能在第三步前,領悟一門武道天相。
那麼,就是任你天資蓋世,底蘊不足,也是元丹萬般皆下品!
世間之上。
九成第三步的武夫強者,所溫養的一顆元丹,皆為下品。
下品‘丹境’,此生‘精氣神’雖合一,但卻無法圓滿無漏。
所以終其一生,絕不可能修成‘道統絕學’,更遑論結成‘武道天相’。
也就說,從根本上,此生便絕了走‘以力證道叩天門’的途徑,踏入真人境。
他們隻能選擇,依靠對應第四步的第四等‘天人道丹’;
亦或者某種秘法,以及大世家、大道統裡傳承的蓋世衣缽,從而取巧,偷渡第四步。
又或者踏入似十絕關這樣的搏殺之地。
簽生死狀,拿命去搏,用以換取‘十絕關主’這樣的大神通者,以自己的道途化作明燈一盞,為自己未來路作指引。
不然,一生隻能見第四步,如看‘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望洋興歎罷了。
隻有極少數極少數,抵達了‘中品’元丹的修行者。
才能有資格,憑借自己的悟性、根基
或是修行一門‘道統絕學’,並且領悟其中‘意境之上,武道天相’的境界,踏入第四步。
或是才情絕代,回顧前塵,在那臨門一腳前,憑借自己的才能,不假於外物,自己開辟一門‘道統絕學’,立地參悟武道天相,成就真人境!
這種‘真人’,又稱仙胚!
在曾經的洞天時代,是會作為未來的‘第五步’看的,遠非同級真人可以媲美。
於當今這個時代,獨自創法,立地成道,那是可以在凡世之中‘立教稱祖’的行徑!
數遍西北,五大神州,也是數之寥寥!
所以,
哪怕隻有一絲絲的希望
像是有望結‘中品元丹’的苗子。
在道統級、世家級,有著第四步高人坐鎮的勢力之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天驕!
這樣的人物。
一代裡也就那麼一兩個,有的甚至都沒有。
在正宗勢力裡,能出上一個,那更是含在嘴裡怕化了,當個寶一樣供奉著。
同時恨不得整個天下,三山五嶽的同盟同好,都知曉此事,好向外彰顯自己的底蘊。
因此,
便有了為中品元丹,舉行‘元丹大典’的由來。
而這一次
雲鸞山。
便為閉關許久的雲鸞少宮主,宋梵鏡,舉行了一場對於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元丹大典’。
它甚至間接作為‘導火索’,
導致了寶瓶州一處超級大勢力‘鎮妖長城’,三座城頭主一位下野、一位叛逃、一位兵解。
以及寶瓶州兩大官府巨頭,一個被迫卸職,一個搏殺至死,從而掀起了
長達足足數年,方才逐漸平息的‘寶瓶州之亂’。
也叫西北荒原,那些曾經被驅逐出去,以當年妖魔貴胄中,隻剩下的‘三大祖庭’為首者,終於意識到了
隨著‘大緝魔主’的落幕。
大昭女帝,似乎也已經悄無聲息的
不在人前!
雲鸞山。
有三**脈,對應著劍主‘宋淵’之下,三位第三步高人。
鎖妖林,相傳緝拿了‘三山五湖’,不知凡幾的妖魔,將他們鎮壓其中,鎖了琵琶骨,源源不斷的將他們身上的‘妖氣’,轉化為靈氣,供奉弟子修行。
觀劍林,藏匿著百年以來,曆代傑出弟子的佩劍,足有成百上千之多,每逢有第三步長老坐化,便會將一口淬煉百年的劍氣,儘散其中。
於是長此以往,此地,便成了雲鸞門徒練劍悟劍的寶地。
相傳觀劍林中有數把法劍,藏匿‘正宗’絕學,正宗法脈法擇人,每隔數代,都會有天驕在此,得悟真法,從此受宗門器重。
當代少宮主,也就是‘元丹法會’的主角宋梵鏡,便在此得了正宗法垂青。
以及觀劍長老的關門弟子阮秀秀,就是在觀劍林中,受到了雲鸞劍的青睞。
從此地位一路擢升,與宋梵鏡號稱‘雲鸞雙珠’,被不少人青睞,說她未來,或不遜於師姐‘宋梵鏡’,亦有第四步的可能。
雲鸞山以斬妖除魔的名聲,名揚梧桐與蜀南府。
所以這一次,宋梵鏡舉行的‘元丹大典’,也受到了兩府內外,足足十幾支不遜於雲鸞山,甚至超出雲鸞山的勢力道賀。
忙得三**脈之中,執掌‘俗務’的雲鸞院,可謂焦頭爛額。
“梵鏡師姐第三步前,結成武道天相,必成中品元丹,甚至更高。”
“弄得周邊這些正宗、望族,都爭相前來示好,就連兩座江湖道統,以及兩座府城的官府,都過來了人,可謂是給足了咱們麵子!”
“雲鸞山有多少年,沒有發生過此等盛況了?雖說與有榮焉,但是咱們這些隸屬於‘雲鸞院’的普通弟子可真是累得夠嗆。”
“彆抱怨了,走走走!”
“眼下天色不早,要是今天的事辦不完,回去又得挨執事責罰,關起門來大家都是自己人,但要是在賓客麵前出了醜,那不就是抽自己臉皮子嘛!”
“四步道統‘玄兵洞’的長老親傳‘秦守拙’、四步世家‘顧家’的嫡女‘顧桑’、蜀南府府尊的公子‘百裡錫’”
“都道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武夫也是這樣。”
“聽聞那些一州揚名的江湖宿老們,早在年輕天驕時期,就已大都長袖善舞,誰家元丹展露頭角,便呈上拜帖,前來結交,或是‘拜為兄弟’,或是‘義結金蘭’”
“這一次梵鏡師姐的名頭,引來了這麼多的豪門後輩,若是與他們攀上交情,未來咱們雲鸞山的地位,必定更加穩固,甚至更進一步,也猶為可知!”
“所以,更不能把事辦砸,趕緊的,走快些!”
雲鸞山道,有兩位穿著雲鸞衣,有著‘水火仙衣’水準,拜入雲鸞山數年的雲鸞院弟子,正在並肩,急步走著。
兩人一個叫林希,一個叫餘煉城,都是三年前,就加入了雲鸞山的弟子。
二人早就脫離了雜役院。
再修行修行,若是在三十歲前,有了‘周天采氣’的道行。
就能有機會入‘鎖妖林’、‘觀劍林’,成為鎖妖門徒,亦或者觀劍門徒,拜入兩位長老門下。
亦或者,選擇留在雲鸞院,做俗務長老蒲正權的入室弟子。
三個選擇,無論是選擇了哪一條路。
最起碼,都有了‘名門級’的功法,以及技藝得授。
對於九成九還在城級摸爬滾打,修著築基品質技藝的同級武夫來講,已經是令人豔羨的修煉環境了。
兩人一路攀談,行於山道。
忽得,就撞見了一男一女,往上行走。
女的鵝黃衣裙,背負一柄劍氣縱橫的寶劍,明眸善睞,鞋襪輕挪有劍鈴‘當當’作響,叫人忍不住就望去了一眼。
而這叫做林希與餘煉城的,迎頭撞見這兩人,本來還以為,是哪一家出身的賓客,在山野遊蕩,剛想開口。
可看到眼前的黃裙少女
麵麵相覷,頓時露出驚喜之色
“是觀劍林的阮師姐?”
“見過阮師姐!”
雲鸞山弟子,不成周天采氣,作為三**脈入室弟子之前,遇到入室弟子,以及長老親傳,無論年紀,統稱‘師兄師姐’。
早在快一年前,阮秀秀就經常下山曆練,林希與餘煉城,都是雲鸞院的普通弟子,見不到阮秀秀幾麵。
但‘雲鸞雙珠’的名氣,在雲鸞山可不是一般的高。
就算是鎖妖林的首席崔蟬,實力與年紀俱在,但比起這兩位俠女的‘受人追捧’,還是要遜色不少。
所以隻是一眼,兩人就認出了她。
同時
不可避免的,也看向了一側的身影。
隻見這少年身材修長,身著墨袍,眉宇間寒意與威儀,似乎凝作實質。
就算沒有披上一身官衣,給人的感覺,也猶如是官府大權在握的一方諸侯。
隻是瞥了眼,林希便把頭埋低,同時心中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