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議論,形形色色,但歸結起來,無外乎幾類。
一類,是毫不掩飾的幸災樂禍。
自陸江河以省委書記女婿的身份,幾乎是“空降”般出任市政府秘書長那天起,關於他“背景深厚”、“一步登天”的議論便從未停歇。
許多人對此心懷不滿,認為他擠占了屬於彆人的晉升空間,破壞了官場論資排輩的潛規則。
這些人,平日裡或許不敢公然非議,但此刻沈瑉坤出事,他們壓抑已久的嫉妒與怨憤便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在他們看來,沈瑉坤這棵大樹一倒,陸江河這條依附其上的藤蔓,必然會迅速枯萎。
他們樂於見到陸江河從雲端跌落,甚至私下裡已經開始議論,這位年輕的秘書長在市政府還能“蹦躂”幾天。
這種心態,是官場中常見的“看人下菜碟”的極致體現。
一旦某人失勢,過往的成就與能力都會被選擇性遺忘,取而代之的是對其“後台”的津津樂道以及對其未來黯淡的惡意揣測。
另一種類型,則更為複雜微妙。
其中一部分人,是純粹的觀望者。
他們深諳官場生存之道,明白在局勢未明朗之前,不輕易站隊,不隨意表態,是自保的最佳策略。
他們會像打量一件待估價的古董一樣,審視著陸江河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中判斷沈瑉坤事件的走向,以及陸江河本人的政治能量還剩下幾分。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急於劃清界限。
這些人過去或許曾主動向陸江河示好,甚至試圖攀附,但此刻卻唯恐避之不及。
他們會刻意減少與陸江河的接觸,即便在走廊裡遇見,也可能隻是點頭示意,眼神飄忽,生怕沾染上任何不必要的麻煩。
樹倒猢猻散,人情冷暖,在權力場中尤為真實,代表人物,就是文興海給他配的那位名叫林緋夏的助手。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暗中盤算,一旦陸江河的位子空出來,自己是否有機會取而代之。
這類人,往往嗅覺敏銳,行動果決,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權力真空。
至於同情,那是官場上最為稀缺的情感。
即便有,也隻敢深藏心底,絕不會輕易流露。
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同情弱者,往往意味著將自己置於潛在的風險之中。
整個市府大院,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旋渦,陸江河身處其中,感受著四麵八方湧來的暗流。
這種感覺,陸江河並不陌生,恍惚間,像是回到了上一世在地震局那些壓抑而晦暗的歲月。
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擦肩而過,都似乎帶著不為人知的深意。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
唯一讓陸江河感到些許慰藉的,是市長文興海。
這位昔日沈瑉坤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如今的市府一把手,對他的態度一如既往,沒有任何變化。
依舊是那份恰到好處的親切隨和,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