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好大喜功_彆怕本座是好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20章 好大喜功(1 / 2)

太初四年秋

北荒萬蛇山脈為了爭奪仙緣,各方勢力廝殺不斷,與此同時,北戎大單於乙稚邪於金狼山厲兵秣馬,集結五百萬雄師,歃血盟誓,揚言伐魏。

消息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至玉京,滿朝文武皆為之震驚。

主和派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紛紛上書,力勸皇帝罷兵議和,以避免生靈塗炭。

隻是很快,那些上書的官員便被遣往北征草原的軍隊之中,令其親眼目睹草原人的野蠻與殘忍。

仲秋時節,一則噩耗從邊關傳來,張秀全率領的一支北征軍,在胭脂山與北戎主力展開殊死搏鬥,卻遭遇大敗,二十餘萬將士折戟沉沙。

戰報傳至玉京,朝廷上下一片嘩然,主和與主戰兩派的爭執愈發激烈。

太極殿上,大魏朝臣各執一詞,人心惶惶。

主和派認為,戎族乃馬背上的民族,騎射技藝精湛,全民皆兵,驍勇異常,數千年來,中原與草原的戰爭,中原多敗少勝,如今大魏初立,國力尚未恢複,不宜輕舉妄動,挑起戰端,而應休養生息,富國強民。

主戰派反駁,大魏以武立國,士卒悍勇,將領如雲,更有火器之利,君臣一心,何懼北戎?

“聖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曹鯤登殿,百官朝拜,主和派隨即上奏,闡明北征戎族的利害關係。

主和派大臣李邦昌手持笏板,神色凝重地出列,神情激昂地奏道:“聖上,臣以為當下大魏不宜大舉興兵北征。”

“如今南方反賊尚未平定,各路叛軍氣焰囂張,雖經朝廷多次征討,卻仍盤踞一方,時有作亂,攪得南方局勢動蕩不安。”

“若此時傾國力北征,後方空虛,南方叛軍定會趁機而起,屆時腹背受敵,大魏江山危矣!”

“攘外必先安內,此乃千古不易之理,唯有先平定南方叛亂,使天下歸心,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方可集中力量圖謀北疆,禦敵於國門之外,望陛下三思啊!”

李邦昌話音剛落,出身儒門的禮部侍郎張文淵也按捺不住,出列高呼:“陛下,天下大事,以和為貴!大魏當倡導仁愛,以德服人,動兵乃凶兆,實非天下之福。”

“一旦興兵,刀兵相見,百姓必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戰場上刀劍無眼,多少家庭會因此破碎,多少生靈會塗炭。”

“我大魏向以仁義治天下,豈能因一時之忿而輕啟戰端?且戰爭耗費巨大,糧草、軍餉、兵馬,無一不需大量錢財人力,長此以往,國庫空虛,百姓負擔加重,社稷根基恐受動搖,還望陛下以蒼生為念,暫息北征之念,另尋和平解決之道啊!”

朝堂之上,主戰派大臣聽聞此言,紛紛出列上奏,希望曹鯤能收兵議和,不要與北戎大動乾戈。

“列為公卿!”

曹鯤神情肅穆道:“和平固然重要,但昭示朝廷的態度也不容忽視,此次北征戎族,意在彰顯為大魏的威嚴,朕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中原各朝對草原用兵,敗多勝少,士氣低落,此局麵必須扭轉!”

“朕此戰,意在向世人、戎族各部明示,如今大魏與戎族攻守易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朝堂之上,曹鯤一言九鼎,即便有大臣心中不滿,也不敢明言,渴望軍功的武將們,則振奮不已,摩拳擦掌,期待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主和派大臣,憂心忡忡,認為曹鯤好大喜功,窮兵黷武。

南方叛亂未平,紅蓮教死灰複燃,大魏內部尚未穩定,就大舉北征,實在是不明智之舉。

昔日的大乾及曆朝曆代,鼎盛之時或許能壓製草原各部,但一旦衰落,草原各部必會頻繁南侵,數千年來草原之患從未被徹底平定。

如今曹鯤一意孤行,興兵北征,恐怕會將大魏拖入戰爭的泥沼。

瞿榮、李崇煥、騰子敬等從龍功臣,心中也生出憂慮。

皇帝如此好戰,不知是福是禍?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