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大魏長治久安,天下萬物皆為所用,儒家和儒學就得用,而且要大用重用。
比如儒家的三綱五常,臣子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維護皇帝的權威和尊嚴,他就很喜歡,因為他就是君,是既得利益者,他享受這些權力和利益。
至於像其他的人,搞什麼人人平等,搞什麼民主自由,那都太高上了。
現代社會物質資源豐富,科技發達、自詡文明社會都辦不到的事情,你在古代搞,你的思想是有多純潔。
那句話怎麼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性的本質就日常意義而言,就是自私自利。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但更多時候,人們隻關心自己能否在這條船上坐得更舒服。
所以才會有那麼一句話:官員的兒子還是官員,富人的兒子還是富人……
在資源分配方麵,優勢階級往往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爭取更多的資源,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的把手中的權力財富分給外人,這就是人性。
他現在就想把天下萬物為己所用,然後獻祭天下氣運,讓自己變得更強,一步一步的成為九天十地,不死不滅,擁有不會失敗的最強者。
到那時候,心情好了,也可以善待一下天下萬民,讓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為他服務。
人就是這麼自私,這應該是天性。
很快,宰相紀昌明親赴江南,主持一條鞭法,清丈田畝,改革稅製。
紀昌明深知此次改革任務艱巨,一到江南,便召集各地的世家鄉望,向他們宣講朝廷的稅收政策。
“諸位,朝廷此次實行一條鞭法,乃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賦役合並,折銀征收,按畝計稅,加征商稅,可使賦稅更加公平合理。”
“同時,朝廷也會減免部分賦稅,興辦儒學,開啟民智,造福萬民,望諸位能夠支持朝廷的改革,共同為江南的繁榮貢獻力量。”
紀昌明說的言辭懇切,手段也是剛柔並濟。
然而,當他觸及到江南世家大族的利益時,那些世家大族可不管你是大儒還是大人,該反抗還是反抗。
現在大魏兵強馬壯,他們明麵上不敢動刀兵,暗地裡卻使出了各種手段。
他們行賄送禮送女人,試圖腐蝕紀昌明和大魏官員。
但紀昌明為人正直,不為所動,隨行官員也是一心立功,做事謹小慎微。
見行賄不成,世家大族們又派殺手下毒。
一天夜裡,紀昌明正在書房中批閱公文,突然,一個黑影閃過,一把匕首朝著他的胸口刺來。
紀昌明反應迅速,側身一閃,躲過了致命一擊,大聲呼喊,侍衛迅速趕來,一場激鬥將刺客擒獲。
世家大族們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煽動百姓,製造謠言,說朝廷的改革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要讓百姓傾家蕩產。
百姓們不明真相,紛紛起來反抗,一時間,江南一片混亂,民變四起。
紀昌明站在一處高坡之上,極目遠眺,隻見原本應是魚米之鄉、繁華富庶的江南大地,此刻卻如同一鍋煮沸的渾水,處處彌漫著混亂與動蕩的氣息。
鄉間的百姓群情激奮,揮舞著手中的農具、棍棒,口中喊著各種口號,與官府的衙役們對峙著。
一些彆有用心之人趁機在其中煽風點火,使得場麵愈發不可收拾,幾處村落燃起了熊熊大火,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紀昌明望著這一切,驚怒交加,本是溫文爾雅的形象,可此刻眼中卻閃爍著憤怒的火焰,沒想到江南的世家大族如此頑固不化,為了自家的錢袋子甚至不惜煽動百姓,製造民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自私自利之徒,簡直罪該萬死!”
紀昌明咬牙切齒,眼中泛起了殺氣。
他本就是性格正直剛烈之人,平日裡雖以儒學治世,倡導仁政德治,但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也知道若再心慈手軟,江南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當下,紀昌明不再猶豫,派人將江南的混亂局麵上報皇帝,請來虎符聖旨,前往淮州都督府,調動了淮州駐軍。
一時間,馬蹄聲震天動地,旌旗獵獵作響,紀昌明親自率領大軍,如神兵天降般直奔那些鬨事的地區。
在江南的一處豪華莊園,一群世家子弟正聚集在一起談笑風生,全然不顧外麵的混亂局勢。
他們以為憑借著家族的勢力,可以在這場風波中安然無恙。
然而,他們錯了。
當驕兵悍將衝進莊園,那些世家子弟們頓時慌了神,有的癱倒在地,有的試圖逃跑,但都被儘數擒獲下獄。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紀昌明以鐵腕手段,鏟除了一批江南世家,一聲令下,人頭滾滾。
這一幕,嚇得江南其他世家對紀昌明怨憤不已,大罵紀昌明是酷吏,手段殘忍,毫無人性,枉為大儒。
然而,儘管他們心中充滿了怨憤和不滿,但在紀昌明的鐵腕和大魏的鐵騎鎮壓下,也不得不屈服。
眼看紀昌明大開殺戒,心知如果不交出隱藏的土地和人口,補交稅銀,下一個被斬首的可能就是自己。
於是,在紀昌明的威懾下,江南世家們紛紛交出了隱藏的土地和人口,乖乖地補交了稅銀。
紀昌明看著一箱箱田契賦銀,以素巾徐拭掌中君子劍,劍身寒芒映其麵,若映其心潮。
良久,慨然長歎曰:“聖上睿智卓絕也!此等刁頑之民,見利則忘義,畏威而不懷德,徒逐蠅頭之利,罔顧綱常之序,若非聖上明斷,行雷霆之策,安能收此成效乎?”
喜歡彆怕本座是好人請大家收藏:()彆怕本座是好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