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的烤豬蹄最好吃,得分最高,那未來一年的烤豬蹄獨家經營權,或者寡頭經營權比如前兩名),就給誰!”
“口味、品質、性價比,都讓市場,讓消費者說了算!”
梁小胖的眼睛亮晶晶的。
“今年你做得好,拿到了經營權,但如果你不思進取,或者為了利潤降低了品質。”
“沒關係!”
“明年的考核,自然有做得更好的商戶把你比下去!”
“到時候,對不起,經營權就得換人了!”
“至於暗訪考核也很好理解,我們可以讓專業的第三方商業調查機構對美食街的商戶進行暗訪評分,讓他們給出服務或是口味上的建議,到時候我們自己人再去複查。
對中標商家進行隨時的考察,如果考察不合格就扣除他的下一年招標的基礎分。
避免出現中標後不作為的現象。
這個“年度盲評競標+隨時暗訪考核”的模式一拋出來,會議室裡瞬間安靜了幾秒。
緊接著,爆發出恍然大悟的議論聲!
“哎!這個辦法好啊!”
“對啊!美食街,美食街,歸根結底不就是吃東西的地方嗎?”
“誰做得好吃,誰就應該有資格賣!”
“這樣一來,選擇權交給了消費者,最公平!”
張超猛地一拍大腿:“沒錯!而且是每年一評!”
“這就給了所有商戶一個持續的壓力!”
“拿到經營權的,不敢懈怠,必須不斷保持甚至提升品質,不然明年就可能被淘汰!”
“沒拿到的,也有了盼頭,隻要用心研發,提升口味,明年就有機會!”
“這不就是逼著他們自己跟自己卷品質,卷口味嗎?這才是良性競爭!”
剛才還存在的疑慮,瞬間煙消雲散。
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方法既公平,又有效,還能真正促進美食出品質量的提升。
“好!小胖這個提議,我看行!”
“我同意!”
“我也同意!”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就在大家以為這個核心問題解決的時候,一直沉默思考的周明,輕輕咳嗽了一聲。
他表情嚴肅地開口了:
“梁總這個模式框架是好的,考核機製也很妙。”
“但我補充一點,關於定價的問題。”
周明看向張超和梁小胖。
“我們免租金、免物業費,還提供集采的價格優勢,商戶的利潤空間已經比外麵大很多了。”
“這是我們給的紅利,目的是讓利消費者,讓美食街有高性價比的美食。”
“但是,人心都是逐利的。”
“等咱們美食街名氣做起來了,人流量大了,那些拿到獨家經營權的商戶,會不會看著生意火爆,就忍不住開始大幅漲價?”
“畢竟,就他一家賣這個,或者就他們兩家。”
“到時候,價格上去了,我們給商戶的讓利,不就變相轉移到他們自己腰包裡,而不是惠及消費者了嗎?”
“這就有點背離吳總一開始想打造讓更多的人在新城吃上美食的初衷了。”
周明的話再次讓大家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