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現在,她們也得到不少錢了。在小城市,買房子的錢是夠了。
許晴她們將目光放在秦淮如手上的物品。
就隻差她的那件了。
也不知道值多少錢。
正常來說,楚健讓她們買的,通常都是許晴和秦淮如的更值錢,張茜茜的差一些。對此,張茜茜也無話可說,畢竟陪楚健的是許晴她們,不是她。
“這件我知道,蠟鬥。”沈世傑為了挽回點麵子,趕緊開口。
“米鬥、墨鬥我聽過,還有蠟鬥?”陳家豪詫異道。
“很新奇嗎?還有糊鬥呢!也都是文房寶物之一。”沈世傑笑道。
糊鬥和蠟鬥作用相同。
古時文人用蠟之處很多,緘封必用蠟,而不用糊。
說著,他接過秦淮如的那件蠟鬥,看了幾眼,繼續說道“這還是件明代的五彩瓷,價值不低。”
沈世傑告訴陳家豪等人,彩繪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曆史的長河中,可謂源遠流長。五彩瓷的出現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彩繪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不過,五彩瓷器成熟於明代,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的必然結果。”
"天時"是指明代全國幾大著名的瓷窯,均出現衰落的趨勢,儘管還有不少地區在生產各類陶瓷,但無論從產品的質量還是數量以及產品的多樣性方麵,均無法和景德鎮燒造的青花瓷、釉裡紅瓷及釉上彩繪瓷媲美。
至明代中期,景德鎮的瓷器幾乎占據了當時全國的大多數市場。大量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景德鎮陶瓷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景德鎮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繁榮的瓷器生產中心。
所謂的“地利”,是指景德鎮具有極其優越的自然條件,這是形成瓷業中心的重要因素。
而“人和”,是指由於明代全國許多名窯逐漸衰落和北方的戰亂以及各種原因,各地身懷技藝的製瓷工匠彙集景德鎮。
外來人才和當地工匠的融合,迅速地推動了景德鎮製瓷技藝的新發展,形成了"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麵。
陳家豪他們聽得一頭霧水。
你說的這些,都是景德鎮成為瓷器生產中心的天時地利人和吧?
而不是五彩瓷器成熟於明代的“天時地利人和”。
後麵,沈世傑加上一句“五彩瓷器就是在景德鎮發展到成熟,乃至巔峰的。景德鎮成就了五彩瓷器,同樣的,五彩瓷器也成就了景德鎮。”
彩瓷的出現,是瓷器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大事。
標誌著瓷器發展到了最輝煌的時刻。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傳世品不多見,因為當時景德鎮延續元代製瓷主流產品青花、釉裡紅的生產。
然而從所見到的為數不多的洪武釉上紅彩可以判定,洪武時期的紅彩瓷器已為"五彩"瓷的蓬勃發展造聲蓄勢,可以說洪武釉上紅彩已拉開了明代五彩瓷輝煌的序幕。
宣德窯生產的瓷器品種之多是空前的,單純的釉上彩有釉上紅彩和五彩。
“宣德以後,明代經曆了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共28年。這一時段,在陶瓷史上稱為空白期。
但到了成化年間,情況就不一樣了。成化時的五彩,己相當成熟。”
陳家豪問道“這是大明成化年間的寶貝?”
秦淮如看過款識,搖頭“嘉靖時期的。”
沈世傑“彆急,就說到嘉靖了。
嘉靖朝瓷器生產量在明朝最多,由於采用官搭民燒的做法,出現了官窯民窯競燒的局麵。同時瓷器的對外輸出也極大地刺激和促進了陶瓷品種的創新。
其中,嘉靖五彩瓷器的裝飾內容豐富,有以龍鳳為主體並配以水波、祥雲紋的圖案,也有以花卉、禽鳥為主題的圖案,還有以嬰戲或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圖案。